分享

首都博物馆游记(下)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看完佛像馆之后,直接上得五层,这里是老北京的生活展。说心里话,我还是非常佩服五层的设计的,一个是高高在上,这样的设计给博物馆定位了,我们展览的是北京的事。从这个层面来说,博物馆的设计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北京的展厅占据了顶上一层,非常大气和气派,一个个小展厅就是一座座北京胡同里的民居建筑,每个院落里都有自己的主题,有结婚的、有祝寿的、有杂耍的、有日常饮食起居的,非常生活化、非常亲民化。可惜我不太了解北京的民俗,不然一定倍感亲切!

在胡同周围,设计师用几排蜡人模拟着北京当年几段街景,有迎亲的、有市井的、有贸易的、有生活的,我估计北京人看到这样的场面,一定觉得非常的可爱和甜蜜。

原本以为五层到顶了,博物馆也就结束了,没想到,北京的文物主要展出在二层,也许因为出土文物数量有限,也许文物太杂不易分类,设计师只好按照时代的轴线,将同一时期的物件全部摆到一起,夏商周之前是彩文陶器,接着是青铜器,随后是各种材料的生活用品和用具,看得让人眼花缭乱。

到隋朝的时候我的眼睛开始出现亮光,因为我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房山雷音洞的千佛柱和雷音洞,有盛庄佛祖舍利的一套函匣,有十字寺的碑额(仿品),有完颜亮牵到房山九龙山的金陵遗址,我见到了阿颜阿骨打及其皇后的棺椁,上次在金陵见到的是复制品。

(房山西周遗址的复制品:克盉、克罍)

(装佛祖舍利的石函及各色函匣。)

(民间的十二星官塑像)

(辽代的凳子,跟石经山的舍利一起出土。)

(完颜阿骨干及其皇后的棺椁)

(十字寺的碑额)

(知道米元章吗?)

我还见到了落款为“元章”的砚台,看砚台上刻的字,似乎是米芾的手迹。我对着砚台狂拍,没有几个人知道我在拍什么。我见到了号称“浓墨宰相”刘罗锅刘墉的墨宝,这是博物馆里珍藏的几乎唯一的一幅书法作品(还有一幅李大钊的,但不算书法),我一直奇怪,首都博物馆怎么没有字画馆?

(浓墨宰相)

二楼的展厅设计感觉粗放了一些,尤其是一面展品,一面墙上是很小的文字记录北京的历史,观众基本没法看,体验非常不好。更让人感觉不好的是,辛亥革命以后展出的物件有点多,且没有实质性意义,还有拿翻拍的照片和字画作为展品,感觉有点不认真。

其实,首都博物馆最值得一看的还是一楼展厅,这个展厅跟门票一样是需要预约的,假如不预约,人多了估计就看不了。我们到一楼的时候快下午4点了,几乎没有游客再进入。

一楼的展品说是近20年的考古发现,顺便说明一下,这是全国发现的,不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尽管这个馆里的宝贝跟北京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因为藏品都比较精致和珍贵,慢慢欣赏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品按照夏商周到元明清的顺序摆放,差不多都是从陶器、高古玉、青铜器,到瓷器、黄铜器、佛像等。

展厅中有三件古董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一是跪姿的兵马俑,也许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看,我意外发现兵马俑的鞋底竟然有防滑纹,真没想到古人做一尊泥塑竟然如此地费心,我似乎懂得了“工匠精神”!二是虫子形状的觥,尽管是铸出来的,但是当年的人能把卡通设计得这样精致,说明艺术在2000前就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三是摆在架子上的两件北宋汝窑的瓷器,要知道,存世的汝窑器物不过60余件,这两件汝窑器跟这么一堆瓷器放在一起,不知道它们是否“憋屈”呢?难道它们在这儿非要等有独到眼光的人来发现它们?它们的来历和身世如何,哪年从哪儿出土或者购置的?

(鞋底是防滑设计的!)

(北宋汝窑,看的出来吗?)

(汝窑的典型器。)

博物馆是个学习知识的地方,由于很多游客难以通过物件去获得知识,因此,博物馆物件介绍就非常重要,现在博物馆开始做一些尝试,比如关注公众号对特定物件听讲解录音,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新。我听过一些介绍,也看过一些介绍,我都不是很满意,因为编写介绍词的人,不知道游客关注什么?

比如在唐伯虎的字画前面,你应该介绍这幅字画的传承、是作者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而不是听唐伯虎的故事。看瓷器,你应该介绍瓷器的来历,相应朝代瓷器制作的特点及瓷器鉴定的方法,你要是不介绍瓷器,就介绍这个皇帝的历史,那跟这个宝物八竿子打不着,那就是白介绍了。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整体感觉首都博物馆做的还是挺有特色的,但是,这种特色有表象,而缺内涵。也许因为这个城市跟别的城市不一样,在国与城之间它不好定位,在荒凉悠长的历史与辉煌短暂的近代之间难以拿捏一个分寸吧。这样的城市要想精准表达真的很难,没办法,谁让北京是首都呢,全国人民都对你有要求,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首都的样子,你能适应谁呢?


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朱晔,男,安徽望江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五本文学专著:《理说明朝》(2012)、《理说宋朝(北宋篇)》(2013)、《理说宋朝(南宋篇)》(2013)《一车一世界》(2014)《最后一个磨盘州人》(2015),并在期刊上发表文学累计出版的字数近2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