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存谢!)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这是布袋和尚的揭语。 布袋和尚是南北朝时浙江奉化人,名字叫契此,据说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后在岳林寺圆寂。现在奉化雪窦山的雪窦寺据说是弥勒菩萨的道场,雪窦山因此被称为佛教第五大名山。 布袋和尚身胖腰圆大肚子,慈眉善目,始终面带微笑,袒胸露腹。他整天拎着一个大布袋到处行走,化来斋物,自用一部分,倒一部分进袋子里。而袋子始终空空余也。 当人问他佛法时,他将自己背着的布袋放到地上,见别人没有理会,他便拎起布袋走人。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布袋和尚的布袋其实是有寓意的,布袋中包含的是贪嗔痴,世间人一直背负着贪嗔痴在行走,佛法就是教育人要放下弃贪嗔痴。感觉布袋和尚的教化有“立地成佛”的意思。 放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不容易。 今天原本想说三则见闻: 见闻一:周五在某郊外车站等车,虽然地处偏僻且路边拥挤混乱,由于公交迟迟不来,我感动于乘客,在拥挤不堪的道上排了歪歪扭扭的十几米长队。半个小时之后,道边来了一个身高1米9、约20来岁的外国人,看外形应该是欧美人,他站在队伍的斜后方。公交车来,大家依次排队上车,那个外国人趁人不备挤进队伍中上车,排队人中有人指出他的不对,老外装着听不懂,还是大摇大摆地上车找位子坐下。那趟车里,超过三分之二的排队者是站着的。 中国环境不好,鬼佬可以坐车不排队?中国公交车上可不分颜色区呢。 见闻二:朋友圈有人转发一条消息,说的是,有一个日本人将中国的抗日神剧整理成一本书,目前卖得很火。不知道写这条消息的人,他是如何思考的?转发这条新闻的人是什么个意思?按照我的理解,写这个新闻的和转发这个新闻的人,应该都没有看过这位日本人选中的抗日神剧。假如他们也是这些神剧的电视迷,估计他的内心会好受不了。 我还想补充一句,日本人剪辑中国的抗日神剧可以做成笑话,中国人要是将日本的AV片剪辑成册,会是什么效果?有人愿意试试吗? 见闻三:我听到一种声音,说全网关于中兴事件,都在议论如何“强健中国心”,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在谴责中兴的不诚信? 不诚信的中兴可以让市场教训它,市场会让这些不诚信的企业自生自灭。要是跟不上科技飞速发展(5G时代的发展机遇期),中国人只能接受美国人的奴化和奴役。中兴事件我们该吸取什么教训?当下哪个对中国人更重要一些,中国人其实应该分得清,不用美国鬼子或者汉奸来混淆视听了吧。 今天原本是想点评这三件事的,也是纠结了半天,到底是评,还是不评呢? 还是不要说了,明理的人,话说到这份上已经够清楚了,要是不明理的人,我说的再多,只会引起更多的狗叫。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在这个信息非常混乱的时代,还是奉劝大家不要被标题党忽悠,变成某些有特殊目的人的帮凶。爱国不是唱高调,爱国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应该是不谩骂、不攻击、不指责、不诬损。不明就里的时候,我们先放下,不是很好吗? 再说一则佛教故事吧,有个老和尚养了一条狗,他给狗的取名字叫“放下”,时人很奇怪,老和尚说,给狗取名字“放下”,其实是在提醒自己。在唤狗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要“放下”。 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其实新闻于我有何干系?我干嘛要背着布袋前行呢?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三部历史专著:《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中外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文字200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