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票证时代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我印象中,最后取缔的一项票证是粮票。

在那个年代,据说什么都要票证。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那时候能见到的就是粮票和布票。

粮票就是见到而已,农村人家没有粮票,实在需要的话,会拿粮本跟公家人换一点,一般也换不了几斤,因为,能用粮票的时候还是不多。

不像布票,差不多家家都要用的。

每年末,队里将棉花上交国家之后,国家会给队里下发一些布票。布票按照每家劳力完成的工分数进行分配,正常情况下,每家每年都会分到。

那年头家里人口多,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一直穿到衣服不能穿为止,到年底的时候,还是要买些新布做衣服,毕竟布料是有寿命的。

布票跟粮票不同,粮票设计的像纸币一样,可以多次流通。而布票跟画纸一样,只是单面有图案。每张正面花纹不同,对应的尺寸也不同。布票大致有三个计量单位:丈尺寸,买布的时候,根据要买的布的长度,撕下对应的尺寸,连同钱一起给售货员。售货员清点完毕后,将收到的布票贴在一张大纸上核销。店里盘点的时候,看看卖出的布的长度与贴在一起的布票的尺寸是否相符?

布票没有那么粮票那么精贵,毕竟买新布料的刚性没有粮票那么强烈。布票上面还有有效期,当年没有用完的,次年就作废了。有些人家当年布票用不完的,会贡献给急需布票的人家。

布票消失的比较早,印象中在70年代末,随着化纤技术的大量应用,市场上出现了非棉的的确良、涤卡、涤纶、腈纶等化学面料,这些面料一出现非常受人欢迎,且这些布料不要布票就可以购买。棉布料逐渐被人淡忘,布票也就慢慢地退出了市场。

除了粮票和布票之外,还有油票、肉票、糖票、鸡蛋票、食品票、自行车票等。

我听过一个上海的教授说过上海油票的故事,上海的油票最小单位为一滴油,很多人不知道一滴油是个什么概念?上海教授解释的非常生动。有人家突发奇想,午餐的时候想做一个汤,汤在家的时候是用白水做的,做好之后,将汤盛到碗里,端着碗去供销社,递给营业员油票和钱,营业员拿根筷子,在油缸里蘸一下,拎起筷子,从筷子头上会有一滴油滴到汤里。我不知道上海教授说的是否真实?

我们在农村没有感觉油很缺,只是觉得油大一些做出来的饭菜会好吃。农村人家几乎一天三顿咸菜,菜里要不了多少油,即使油再大,咸菜还是咸菜。城里人因为花样多,所以缺油就显得严重些。记得读小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读课文,比较新旧社会的不同:新社会油当水,旧社会水当油。其实到现在,水还是水,油还是油,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人不是盼着多油,而是怕多油。多油和缺油同样对身体有害,油水足带来的疾病越来越多。

肉票、糖票、鸡蛋票等,农村人几乎没有这类需求,肉和糖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农村人家过年的时候能吃肉,这些肉也不要票。村里有几户人家过年会杀猪,猪肉一家匀几斤,就把年给过了。不像城里人在过年前,要眼巴巴地盼着肉票买肉。鸡蛋可以等着家里的鸡下蛋,很多人家的鸡蛋也是舍不得吃的,2个鸡蛋可以换一斤盐。

农民买得起自行车的时候,好像自行车就不要票了。那时候,家里有自行车的,比现在有小轿车的还少。农村里骑自行车在路上跑的,大多骑的是公务车。因为,很多人省吃俭用一辈子,不一定买得起一辆自行车。

其实,在粮票被淘汰之后,还有几种票证:一是国库券,二是外汇券。国库券就是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发现的债券,利息比银行利息高,且保值,非常值得购买,现在还有国库券(准确名字叫国债),基本都是大爷大妈们的最爱。见到早晨有老人拿着马扎在银行门口排队,十有八九是银行当天销售国债。

外汇券是用于在友谊商店买免税商品的,那时候出国的人不多,出国后,国家会根据在国外时间长短不同得到数量不一的外汇券,外汇券在友谊商店可以买到国外免税的东西,真的是价廉物美。外汇券是一种特权,假如你不想买东西,外汇券可以转让的,很多人通过找关系买外汇券,以便去友谊商店买“便宜”东西。

随着开放的扩大及贸易的发展,大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外汇券就慢慢地变得不值钱了,现在,可以在网站上直接买国外的东西,且可以享受跟国外一样的折扣比例,这是以前人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

假如那时候你家里要是有各种票证舍不得花,一直留到现在,你就更舍不得花了(没地方花),因为,那是一个时代的念想,值得永远珍藏。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存谢!)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六部专著。其中,三部历史散文:《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一部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2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