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故宫参观赵孟頫书画展,那天全面感受到了故宫的新变化:一是在家就将门票订好,直接刷身份证进去参观,非常便捷;二是在修葺一新的武英殿看赵孟頫书画展,环境非常优雅;三是在午门雁翅楼看千里江山图,虽然人多,由于管理得当而显得秩序井然;四是听说慈宁宫装修得不错,参观结束,我在慈宁宫看到了北齐的雕塑,这是以前在故宫看不到的景点和宝物。 故宫进去过很多次,这次感觉故宫变大了。后来我从数据上发现,故宫的供参观面积由原来的50%到现在的80%,从空间上看,以前进故宫几乎是午门进、神武门出,就是走了一个长条,现在的故宫可以往中轴线两边延伸参观,游客进故宫,旅游的感觉越来越好。 这一切变化来自于一个人——故宫第六任院长单霁翔老师。 不知道如何介绍单霁翔老师?故宫博物院从20年代起,总共只有六任院长,解放前2位,解放后4位,单霁翔老师是第六任。与同期其他职位相比,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中国含金量最高的职位,几乎没有之一。能当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人,应该是历史、文物、艺术、文学等学科方面的大家,不然,绝对无法胜任这个职位。单霁翔老师无疑是世界顶级的博物馆专家,今天听他的讲座,才知道单霁翔老师竟然是个演说家,他讲座形式生动、语言幽默,2个小时中,他站在大屏前来回走动,没有喝一口水,几乎以背诵的节奏,非常流畅和快速地介绍着故宫的继承、创新和发展。2个小时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地伸着脖子,等着单霁翔老师继续讲解。 我们请单院长讲座,不是为了讲收藏,也不是为了讲文物,而是请他讲创新。 故宫的创新实在是太多了,且听单院长娓娓道来。 接待能力上的创新:在2014年之前,故宫年接待能力在法国卢浮宫之后,年接待游客大约700万人,现在故宫的接待能力扩展到1500万人,且一年还有很多天免费接待各国政要,其真实的接待能力远远超过卢浮宫,故宫是如何做到的?听单院长说,故宫通过开发展区、拓宽游览区域,提供网上购票,以免票等优惠措施提升淡季的接待能力能措施,极大地拓展了接待能力,如前文说过的赵孟頫书画展、千里江山图展览,新开发的武英殿、雁翅楼、慈宁宫等旅游景点,都是单院长新开发的旅游项目,我去故宫没有与外地的游客争夺旅游资源,但故宫确实因为我的到来增加了参观的人数。 文物修复和保护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国家宝藏的集中地,故宫的文物数不胜数,在第五任院长之前,没有人知道故宫到底有多少宝贝,很多文物和宝贝在故宫的一角静静地堆放着,为了让这些文物和宝贝恢复往日的模样,重新焕发曾经的光芒,文物修复和保护已经成为故宫的一个核心职能,故宫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牛的文物保护和修复机构,故宫医院里有一千多名专家级“文物医生”,是他们的巧手,让一件件毁损的文物最大限度地恢复到它曾经的模样。当然,还有很多宝贝的恢复光靠手艺是不够的,还得借助先进的仪器,故宫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修复和鉴定的仪器,这些仪器的投入使用,让文物修复如虎添翼。 数字故宫的建立:故宫是北京城的宝贝,守着这样古董的人,思维不仅不守旧,而且意识非常超前,故宫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数字化平台的博物馆,也是上数字化平台品种最多、最全的博物馆,故宫的宣传片,故宫的APP一直受全世界人的追捧,故宫通过数字化走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故宫已经成为文创产品的一个大展厅,故宫各个馆里销售的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旅游者的最爱,仅故宫台历一项,一年都能销售60多万本,故宫的文创产品不仅扩大了故宫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故宫创造了利润,这些利润为更好地保护故宫文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于故宫的话题,别说给单院长2个小时,就算给他2天,估计他都说不完。因为,他对故宫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故宫值得说的东西也太多太多了。我一直奇怪,单院长哪来的那么多创新,哪么多管理智慧?听完讲座后,我问了郝高专,郝高专用两个字做了总结——用心!是的,虽然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但是99%的人做不到。单院长说自己是第一个走遍故宫1200套房子的人,我相信!我相信他是把故宫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对故宫表现出感天动地的大爱! 听单霁翔院长说故宫,我真的爱上了这座紫禁城! (讲解故宫石鼓文。)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六部专著。其中,三部历史散文:《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一部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200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