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户口和档案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粮油关系的概念,更不知道户口和档案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当年的粮油关系差不多就是一个人的命根子,户口和档案是捆绑在我们身上的护身符

农村孩子考大学第一需求不是在城里找个好工作,而是要将自己的户口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里户口。原本是吃杂粮的,因为户口变化了,就变成吃商品粮的了(皇粮)。

考取大学之后,要转三样东西:一是转档案,二是转户口,三是转粮油关系。

档案不要我们转,教委在投档的时候,直接把我们的档案给了招生学校,档案走的是机要系统,类似现在的专递,不过速度非常慢。档案跟人走,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档案的交接和流转。

户口和粮油关系需要我们自己转,凭着入学通知书,我们去乡里的办事员处,他们给我们开一张盖着骑缝章的户口迁移证明,拿着这张证明,我们就可以把户口放到迁入地的派出所,落户工作一般也不用我们自己办理,学校保卫科有人专门做这件事。大学生落户都是临时户口,毕业后还要迁往工作所在地。

除了户口,我们还要转粮油关系。粮油关系凭着录取通知书去镇上的粮站转。在计划经济年代,粮油关系实行配给制,有粮油关系,当地的粮油系统才会给你定量的粮票和油票指标。粮油关系各省标准好像不一样,当时江苏省的标准是大学生每月供应粮票32斤,安徽省是34斤。南方比较好的是,食堂只供应大米,有去西北地区读大学的同学,他们说,每个月的定量中,大米多少,杂粮多少,都是有比例的。我们南方人根本吃不了杂粮。有同学因为不习惯饮食,竟然有因为杂粮而退学的,可见决心之大。

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市场经济,我不太记得是否还从南京将粮油关系转到广州了,当时我带走了两个月的粮票。户口和档案一定是带了的。档案依然走的是机要系统,户口迁移证是我带着的,连同报到证一起。将报到证交给单位的时候,应该一起交户口迁移证。

到公司报到之后才知道,公司有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服务八年,才能离开单位。这件事现在说给年轻人听,他们理解不了,单位怎么能让我们服务八年?办法很简单,你辞职后,单位不给你办理户口和档案的迁移手续,就是说,单位把你的户口和档案扣在单位。

那年月,一般单位招人都是要户口档案的,假如没有户口档案,差不多只能到私人企业去打工。只有户口档案齐全的,才能算是工作调动。

其实,只要在单位工作一年转正后,户口就在当地落下了,因为没有单位接收你的户口,原单位通常会选择将你的户口打回原籍。想当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实就是为了那个商品粮户口,现在要是被打回原籍,这岂不是人生归零了?很多人跳槽之前,先都会想各种办法把户口弄出来。

档案也非常重要,考取大学后,我们的身份就变成了国家干部。假如单位不同意你辞职,你的档案就会变成死档,一旦变成死档,你的干部身份就变成了工人身份,这也是可怕的事,因为身份不同,很多岗位你是不能做的,除非单位再给你办理以工代干的手续。你干得再好,也不能任命你为干部,因为你没有干部身份。

那时候,很多如我一样外地分配到广州工作的大学生,他们要跳槽的话,一般都是先把户口弄到亲戚或熟人家挂靠,然后去港资或者外资企业工作,因为那里不要你的干部编制和身份,港资企业只认能力。

没有户口和档案不仅没法跳槽,连报考研究生都不行,因为,报名需要单位的人事科同意。顺带说明一下,以前单位管人的科室有两个:人事科和劳动科,人事科管理干部,劳动科管工人,大学生的人事关系在人事科,假如变成劳动科管理,那说明干部编制被取消了,这相当于剥夺了你的发展机会。

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单位不同意,我一直等到国家在广州试行劳动合同制时,才争取到了辞职的权利,且通过“潜规则”将我的户口迁移到好朋友家,将我的档案挂在广州人才交流中心。广州人才交流中心当时的档案挂靠费是每月80元。这是一笔巨资,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几十元。我支付这么昂贵的挂靠费,就是为了保留一个干部身份。

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好像户口和档案的关系有所松动。大学生都不转户口去学校了,仅仅在毕业后,一旦在某地落户,户口就从家乡迁移到工作的地方。单位招人也不提户口和档案的事,天南地北地跨地区就业已经不是问题。只有在北上广这样外来人口非常集中的城市,户口还影响着孩子的就学,其他的,基本没人想到还要用户口了。

很多人现在都不知道档案是什么东西,可在特殊年代,那是我们的命根子,没有档案,我们就是一个黑户,在人才市场上将无能为力。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