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待久了,去地方上也很别扭。 尽管地方上的朋友一再声称,去了当地要联系他。真的去了,你说联系还是不联系? 地方上人的工作时间大多不像北上广这么严苛,假如有京城的朋友到访,他们一定会放下一切公私事,尽心尽力地陪着你,直到陪得你觉得非常不好意思。记得有年全家去一个地方,当时是导师给联系的,地方上全程接待,直至晚饭后,当地朋友还要请我“洗脚”,好像不“洗脚”都没有尽到地主之谊,我揶揄了半天才推迟掉了。 我出京的时候基本不会与任何人联系,我更多地是怕还不起情。我们在北京生活的太“局促”,假如朋友来京,别说全程陪同,是否能在当天陪他一顿晚餐都是问题,一者因为北京太大,再者北京人好像每天必须下班的点才知道自己具体的下班时间。加班不仅是家常便饭,而且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习惯,假如跟人说自己不加班,那别人看你的眼光一定是怪怪的。这样的习惯,地方上人都理解不了,世上哪有那么多的事?他们不知道的是,是人就得有事,工作要是被你干完了,那只能说明一种情况,你得下岗了。 在北京待久了,有个习惯跟地方人真的不同,几乎没有人再把亲戚朋友往家里请,这不仅仅因为家里不一定就近和宽敞,更为重要的是,家越来越私密,你知道很多人家因为早晨贪睡几分钟,成天不叠被子的,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很多人家除了走人的地方到处都落了一层灰。即使干净的人家,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往家里请,因为没有时间招呼。 在北京住久了,人都过独了,现在去外地非常不习惯住在别人家里,总觉得受拘束。这个习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养成的,记得带孩子回家的时候,那时候孩子小,每天吃喝拉撒非常折磨人,冬天南方天冷且空气潮湿,春节回家非常不便。无奈之下,我跟父亲商量,是否可以在县城住宾馆?当时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哥哥姐姐怕父亲难过,感觉我们好像是嫌弃家里。没想到我父亲异常开明,他说,我们在北京每天搞得干干净净的,回家了又冷又湿,他不希望我跟孩子一起遭罪。父亲的同意,对于我们无疑是大赦,那时候,很多人回家过年,哪怕家里条件再苦,也得在家熬着,这叫“不忘本”。感谢父亲的开明,他的一个决定让我们春节回家少受了很多罪。 现在到外地,不管亲戚或者朋友家条件多好,我都习惯了住宾馆的自由自在。北京人喜欢说,穷家富路,是的,既然出门了,就不要在乎那仨瓜两枣,钱总是要花的。 我这样的想法,那也是因为如我般的大多数人在北京没有资源,假如拥有资源,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其实,人还是需要交流和交往的。我们要是公务去外地,看似麻烦了地方上的同事一遭,其实,很多时候,这是他的工作呢,工作时间能结交私人资源,这是多大的好事啊,这也是很多人非常喜欢做的事。还有人喜欢以多认识了一个“北京来的”,在单位当成吹嘘的资本呢,谁知道,将来你会发迹成什么样呢?这个经验不是我想出来的,是一个非常懂人情世故的小朋友对我说的。 在北京不是官大的人牛,而是以资源拥有的多少拥有话语权。比如当年的编译局局长,也算是一个高干了,最后因为不能给相好的弄个北京户口,结果被“裤带”挑落马下。我还见过一个某国有机关招待所看园子的,因为那个园子非常大,只因位子偏了些,常年处于半关闭状态。就这么个人,他结交了很多地方上的文化名流,隔三差五地,他就会约几个地方上的名人到园子里聚聚,园子里有一切生活设施,最好的是,园子里有广袤的水域,水中养有很多鱼虾,来园子的人,拿着鱼竿就可以钓鱼烹食。这个园丁一时风生水起,全国各地攀附他的人络绎不绝,很多来北京的人,他都可以提供“超一流”的服务,他会找个司机把你拉到故宫里面游玩,他会安排专车送你到圆明园和颐和园的核心位置。就他这规格,不知道得什么级别的官才能做得到。这样的人要是到地方人,不知道会享受什么规格的接待,他自然也敢承受各种接待,因为,你来北京,他给你的享受,是很多高干都享受不了的。 大多数北京人都非常爱面子,他们到外地,物质方面非常大方,北京人到外地,很少说有东西贵的,很少有说某某不好的,因为,北京人怕人说他小气和抠门,感觉这与大首都的形象不符,吃了亏的时候,尽管恨得牙根痒痒的,表面上还得装着像没事人一样。好像不这样,显示不出来,自己是北京人。大多数北京人在外地也是很谨慎的,因为这是生活中养成的。但是,千万不能让一群北京人遇到一起,尤其在饭桌上,要是再整几瓶二锅头,那就得闹翻天了。 北京人非常有礼貌,哪怕一天见到一百次,每次见面都要亲热地跟你打招呼,这是很多南方人受不了的,只因南方人性格内敛。 北京人到外地,见到北京人打招呼,你应付一下就可以:“哥们,来了。” 北京人需要的也就是这么句问候,他保准还会回你一句:“给您添麻烦了,您受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