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一壶月光祭林清玄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年关、年关,能过去的叫年,过不去的就是一道关。

在我们被年终的杂事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突然传来噩耗,林清玄先生于今天上午走了。

我连忙翻了一下日历,今天是腊月十八。按照古历的说法,腊月逢八都是好日子,林先生怎么给了我这么一个意外?

林先生的散文我不知道读了多少篇,目前最能记得名字的就是《温一壶月光下酒》。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记住它了,是诗意,还是文气?我给不了自己答案。

我自认博览群书,在所有阅读的作家作品中,林先生的作品在我的记忆里始终是第一位的,假如说我受到了一个作家的影响,答案非林先生莫属。

在大学毕业之前,我其实也是看过不少文学类书籍的,但是,印象中留下的只有故事或者情节,至于文学,真的连影子也没有。

工作后,业余时间依然每天都泡在书店里。某天,有个朋友递给我一本林清玄的《如意菩提》,里面还夹杂了一张纸条,到现在我还记得纸条上的文字,那是类林清玄口吻的诗句,我知道了那个朋友,也知道了林清玄。

一天后,我去书店买全了林清玄的“菩提系列”,原本以为是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她,结果,我知道了这辈子不可能忘怀的作家,他是台湾的林清玄。她也因为我领悟了菩提深意,而成为记忆中的一抹念想。

他是一个长得像香港影星梁小龙一样的丑男人,但是,他能写出让世界清明、心灵纯真的散文,这样的散文既有文学的美妙,又有宗教的哲思,我第一次知道,散文可以写得这样的有思想和内涵,禅宗似乎不是那么的古板和玄妙。

我先后读过《高僧的眼泪》、《只手之声》等文字,在浸润文学的同时,我知道了禅宗和佛理,我知道了文学可以涉足于一花一草、一举手一投足,以至于很长时间,我只知道一种写作方式,直到20年后,我完成了散文集《一车一世界》。通过林清玄先生,我知道了台湾还有一个作家叫李敖,还有一个擅长写武侠的侠士叫古龙,我甚至知道了,国民党当年带离大陆的不仅仅是一箱箱的珠宝,还有读书和写作的种子。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月补贴不到300元,但是,我还是将其中的不少投给了林清玄,在那段不堪的日子里,我的书架上始终摆着各种出版的林清玄的散文,很快我就发现,我新买的书,被同学们当成了“书签”,插在他们案头的一本本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著作中间,我没有想过,找同学们把这些书要回来,因为,我也可以做一个播种文学种子的人,尽管我对于文学一窍不通,在一摞摞的经济学著作中,假如能出现林清玄的影子,这是一种无上的玄机,我与林清玄的机缘,以播种的方式存续,这是否类似于“温一壶月光下酒”呢?

我非常幸运,在毕业时宿舍里留下的垃圾中,我看到了很多被丢弃的名家名著,唯独没有一本林清玄的散文。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林清玄的散文,名字叫“送你一轮明月”。说的是,有个小偷夜晚进了一个高僧的禅房,高僧看见小偷进来,对着面前的青灯,高僧静静地对小偷说,我是出家人,我身上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让你大晚上地白跑一趟,我心里非常过意不去,这里是我的一件袈裟,我愿意把它送给你,同时,我想送你一轮明月,以便能照亮你返回的路程。

小偷接过高僧手里的袈裟,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早晨,高僧起床后,他看见昨天送出的袈裟,非常整洁地叠放在面前的桌上。

高僧笑了,他知道,昨晚的明月,他送出去了。

我最后读到的林清玄先生作品,名字叫“月光下的喇叭手”。记得在女儿中考前,我非常强硬地要求她,仔细地读读这篇文字,因为,这是我能读到的散文中,最有内涵,且文字最优美的,我强迫女儿,是希望她能把我的爱延续下去。

那年中考,女儿语文考了满分。

就像我不知道喜爱林清玄先生文字的程度,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我一再地以为,文学似乎就是跟酒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情愫。十有八九,这是受了“温一壶月光下酒”的影响。

今天是腊月十八,我老家有句俗语叫:十七十八,月亮杀鸭。也许因为是杀鸭耽误,月亮会迟迟地出来。今天,我知道月亮迟出来不是杀鸭去了,而是被我温在壶里,等着时机,用以永远地祭奠林清玄先生。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