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前的北京城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这两天不停地批着同事的请假申请,感觉明天上班,办公室里会少一半人。

街头已经出现陆陆续续拉着行李箱,拎着各式行李包的人,这是回家的节奏。早上开车出门,街面上显得非常冷清,这让我们习惯了吵闹的人来说,感觉有些不适应。

也许因为经济的原因,街面上一些小馆子也关门了,早晨还看见一家店面,老板往外搬东西,看那架势,没个十天半个月,这家店是不会开门的了。感觉老板的脸上没有洋溢出回家的喜悦,尽管从他与别人聊天的话语里得知,他有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

早晨电梯里一个邻居拎着汤盆出门,嘴里在嘟哝着,我大致听出他的意思,要是外地人全部走了,他也就不用出门去买早点了,偏偏现在这时候,很多早点摊都撤了,他不知道要到哪儿才能找到想要的早点摊。假如没有早点摊,他的家人也不会指望他出去买早点。

虽然我们平时都是在单位食堂里解决早午饭的问题,女儿放假在家,我也不会让她为早餐发愁,因为,我会做的。现在市场那么繁荣,速冻的水饺、馒头、包子、馄饨应有尽有,实在没辙了,我可以在头天晚上给她煮碗米饭,早餐吃鸡蛋炒米饭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不回自己的老家了,过年的期盼少了一半,但是,年前的日子还是让人兴奋的,这样的兴奋几乎不受自己控制。白天不经意之间的走神,晚上码字时候的心不在焉,甚至在睡眠中还有莫名其妙的兴奋,以至于常常有失眠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好像不仅影响自己,还会传染给别人,其实,这也不是传染,这是大家在节前都不经意之间患上的一种“精神病”——节前综合征。

过年前的北京城其实是非常忙碌的,大多数人忙碌着在年前把工作干完,以便年前能将工作做个了结,这样能确保轻轻松松过大年,这些人都是以过年为假期的。还有一些人因过年而更加忙碌的,如客运部门的人员,商场的服务员等,过年是一个难得的商机,必须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还有一些人专门是为春节忙的,如各个庙会的工作人员,估计他们现在整天都会忙着彩排和预演。

在北京过过几个年,只去过地坛庙会。其实,地坛庙会就非常有意思,说它有意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在地坛里面举行,地坛是封建皇帝祭地的地方,这是北京城里的古迹,庙会期间去欣赏一下,算是一举两得。二是它有特色表演,即复原皇帝祭地表演,曾经有那么几年,地坛还公开选拔皇帝人选,庙会期间,每天都要两次祭地表演仪式。三是展现老北京的很多传统手艺,如评剧表演、天桥杂耍表演、北京街头艺人表演等。在地坛庙会我见过传统的相声,我见过用牛棒骨作为乐器表演的艺人,还见过拉洋片的,还见过吹糖人的等等。运气好的话,还能看见外地甚至外国的民间艺人表演,记得曾经看过朝鲜族民间艺人表演,一个成年人扛着几个杆子,有几个小孩子站在杆子的顶尖处做着各种表演,我不会担心那些在空中杂耍的孩子会掉下来,我就比较奇怪的是,扛着杆子的人,怎么会如此的轻松,感觉那几个扛起来的孩子没有重量一样,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障眼法。

现在过年的时候,估计地坛庙会都没法去了,前几年听说庙会里都是人山人海的,地坛庙会期间的摊位据说拍卖的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有些摊主一天恨不得要做平时一个月的生意,他们怎么可能不忙碌呢。

地道的北京人原本也该忙碌的,因为他们也得准备年货。事实是,他们不忙了,因为节日的市场太丰富了,北京人已经脱离了冬季只有萝卜白菜的时代,现在连冬储大白菜都没有市场了,哪还有人家提前囤年货呢?看着忙忙叨叨、心不在焉的外地人,北京人心里也闲不住,无奈,自己出了出国,还真的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大过年的,还是得待在家里。过年前的北京城,好像不是北京人的,到处流动的都是外地人迁徙的身影。这里真的是北京!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