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彩礼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我一直觉得家乡当年的婚嫁风俗很有意思,尤其是走出家乡后,更是如此。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时候,男婚女嫁,家长首选的是对方的人品和能力,家庭条件及其他的都在其次。

村里的“名门望族”(大门大姓的,即家族人数众多),一般都是男女亲家的首选。假如一个人有不好的名声,他们家的儿女婚事,那就是天大的难事。

结婚对于农村人来说,是当时最大的事。做父母的,只有将儿女的婚姻大事办完了,才算自己一辈子功德圆满。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一般给孩子准备的都比较早,条件差些的,就要到20出头了。

结婚也是要彩礼的,不过我们家乡的彩礼跟文学作品里面宣扬的彩礼不同。彩礼不是单方向的,而是有往来的。

彩礼主要分三种:一种是节礼,二是婚礼,三是嫁妆礼。

先说节礼吧。男女双方一旦经媒人介绍确定了姻亲关系,无论是否“下定”(订婚),男子第一次到女方家认亲,必须要给女方父母、女方至亲的叔叔、姑姑、舅舅、姨妈等嫡亲准备一份礼物。这种礼物种要有烟有酒、有肉有糖的,这样的礼节,我感觉是男方表达在过往的日子里,感谢亲人对自己未婚妻的抚育和照顾,这样的礼节一直要送到女子出嫁。

假如女方亲戚多,对于男方来说,这真的是一笔不小的压力,因为那时候经济条件都不好,一下子到哪儿弄那么多钱买礼物呢?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老婆没过门,一年三大节就像过“鬼门关”,过节送礼借债是很多年轻人婚后背债的主要途径。这么说,好像男的娶了亲戚多的女人是亏了,其实不然,因为,将来女子出嫁的时候,这些拿了男人礼物的至亲们,都要给女孩准备嫁妆,少则一床被子、一只木箱,多的还有一套盆桶、一套椅凳之类的。将来女人生孩子,亲戚们还要去送“月子礼”。感觉男人婚前的节礼像银行的“零存整取”,虽然多次付出,后面还有无尽的收益。

再说婚礼。婚礼的意思在这里指结婚时的礼物。婚礼主要是指结婚时女方需要的一切物品,如办理酒席需要的鸡鸭鱼肉等,还有就是烟酒糖茶等招待用品,此外还有一些手绢、胭脂等,这是用于在女方家送给参加喜宴人的小玩意。

我们家乡的婚礼是分两步的,一是女方家中午的酒席,那是招待女方家客人的,鸡鸭鱼肉都由男方提供,女方家请人在家帮助做宴席,吃完宴席,女子开始出门去南方家。南方家的酒席是晚餐,大多是在男方家里举办,形式跟女方家一样,也是请村里手艺好的人家来帮忙。当然,男方家的酒席比女方家丰盛多了,男方家准备这场喜宴至少要提前三天,女方家一般就提前一天。乡里有句俗语叫: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意思是说,结婚之前,男方家地位都要低一些,遇到女方家刁难的,男方家都要忍气吞声。因为,人家养了这么好的大姑娘,被你们白白地给娶走了,难道还不让女方家念叨几句?

这是明面上的现象,事实上,结婚这样的事,农村人还是知道本质的,嫁女的人家,女孩一出门,家里就冷冷清清,男人家此后至少会热闹一个月。估计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生女儿的原因。

最后说嫁妆礼。女儿出嫁,父母总会给女儿准备一些嫁妆的,比如被子、箱子、柜子、盆桶等,此外,还会根据男方给的嫁妆礼的多少准备陪嫁物品,小时候比较时兴的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呢大衣、皮鞋等,虽然是从女方家抬出去的,很有可能是男方家事先给钱让女方买的,陪嫁时风光无限地给亮出来。再后来陪嫁的物品中有了电视机、收录机、摩托车、电冰箱等,现在估计都会有房子和小汽车了。

看嫁妆礼,大多看有多少担东西,那时候的嫁妆都是抬着或挑着走的,抬挑的人越多,说明嫁妆越是丰厚。嫁妆丰厚有可能是女方家殷实,也可能是女方家亲戚多,箱子柜子、盆桶被子,都是女方至亲的馈赠。

还有一种情况嫁妆多,那就是女人或者女方虚荣心强,要在出嫁时风风光光,为此不惜让男人去举债。这样的做法其实非常不聪明,结婚后一分家,父母会毫不犹豫地将债务转给小两口子。

后来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收彩礼,大多是女方真金白银地找男方索要“育儿费”,我百思不得其解。女方收的彩礼钱,将来都是女儿的负债,父母怎么能忍心呢?

一方水土养着一方人,风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我母亲以前在世时跟我说,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老婆都“找不起”(花不起找老婆的钱),当时不以为然,别人能找得起,我怎么就不行。后来想想还是母亲有先见之明,她是以这样的方式激励我早日脱离农门。

我没在农村送过彩礼,不过,现在想起来,感觉还是挺好玩的。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