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巍大师,您就收了这些垃圾吧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这两天的朋友圈围着上海转。

两个上海复旦的人,搞得朋友圈好生热闹。

最热闹的当然是沈巍大师了,一个复旦毕业的大学生,最后流落在街头捡垃圾。我其实不鄙视捡垃圾的人,因为他们都像他们职业一样,是城市的“清洁工”。

记得北大校长读错别字的时候,我还专门发文为其进行了辩护。我想说的是,那么多人追捧一个网上学鸡汤,并满嘴跑火车的女人,他们其实根本就不是在跟她学什么哲学,而是在跟风,现在这个女人犯了这么一个低级错误的时候,估计有很多人又在跟风离开这个女人。因为,他们其实不是在学哲学,只是在做着没有脑子的盲目和盲从。

于丹不可怕,这个哲学女博士读错字更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天天见到《皇帝的新装》在社会上上演。社会原本是很纯洁和纯净的,装逼的人多了,社会就变复杂了。假如你真的爱国学,国学的书籍汗牛充栋;假如你喜欢哲学,哲学的著作车载斗量,在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哲学偏好的时候,你就盲目跟风,跟着一个整天不知所云、长有异象的女人“得不得”,你这不是在装逼,这又是什么?皇帝的新衣服真好看啊,因为愚昧的、虚荣的人,都不敢说自己没看到皇帝是光屁股的。

女博士是否吸粉了我不知道,从网络上的图片来看,沈巍老师真的吸粉了,有好多媒体,现在以采访到沈巍老师为荣;有好多闲人,以跟沈巍老师拍照为美。据说,还有人控制了沈巍老师的采访权和访谈权,这让沈巍老师一个郁闷,因为他不仅不能专心去捡垃圾,甚至他都不能去捡垃圾。

沈巍老师大学毕业后分到审计局工作,这应该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份职业,可他选择了“自暴自弃”。他放掉好好的工作不干,而去捡垃圾为生。原本以为他在做行为艺术,后来才觉得他是在做“哲学思考”。捡垃圾是虚度光阴的,但是沈巍大师利用捡垃圾的闲暇,大量地阅读国学经典;捡垃圾是不洁的,但是,他在读书中获得了心灵的圣洁;捡垃圾是让父母和家人感觉没面子的,现在当上网红,不知道给家里人挣了多少面子。一个上海市,区级审计局以上的公务员成千上万,我们老百姓一个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了审计局还在编的员工沈巍,因为捡垃圾而声名鹊起。

当然,他出名不是因为他捡垃圾,上海滩捡垃圾的估计也是数以万计,捡垃圾还爱看书,且看的是国学经典,且能出口成章的,估计只有沈巍大师一人。刚才看新闻上说,沈巍大师的“墨宝”已经飙升为2万元一个字了。

我真的不知道大师的国学水平究竟如何?就像我不知道于丹的孔子研究和女博士的哲学思考,到底哪个更深刻一些。但我知道,以装逼的模式包装起来的知识,或者伪好学精神,一定是很快就成为垃圾。

沈巍老师成为网红后,他好像挺遗憾不能捡垃圾。其实,他的认识还是层次不够,围在他周围的不都是垃圾吗?只不过跟以前不同的是,他捡的垃圾是死的,是有形的,现在把他围起来的垃圾是活的,是无形的。这些垃圾也是沈巍大师捡起来的,只不过用的不是手,而是自己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所谓的国学知识。

大师,把这些垃圾收走吧,省得他们成天出来丢人现眼。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