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都知道黄寺大街,那条街上部队特别多。 曾经有段时间,那条街上还有两家非常高档的饭店,要是请个差不多的人,不去那条街上,好像就提不起档次。 我经常开车路过黄寺大街的路口,路过时感觉很熟悉,但是真的过往时,又不知道熟悉什么? 缘分这东西,根本就说不清。上个月去承德,心里留下了一个印记,因为须弥福寿之庙没去,这座寺庙是专门为六世班禅修建的。六世班禅来北京给乾隆贺七十大寿,乾隆非常高兴,在承德接见之后,又请六世班禅到北京来弘法,没想到,六世班禅在北京染上了天花,并于当年底在北京的西黄寺圆寂。 西黄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这里曾经居住过五世达赖喇嘛。去过西藏布达拉宫的人都知道,五世达赖喇嘛是达赖世系中非常杰出的一位。 为了纪念和怀念六世班禅,乾隆命和珅为总监工,在西黄寺建设了“清净化城塔”和两座碑亭。自六世班禅之后,西黄寺一直是皇家的重要寺庙,基本不对外开放,1987年,第十世班禅将它变成藏传佛教高级学院,直到2018年,西黄寺才以西黄寺博物馆的形式对外开放。 假如不是以博物馆对外开放,黄寺大街给北京人的印象还是一条满是部队大院的街,西黄寺博物馆的正对面就是一个部队大院。我有幸见到了西黄寺博物馆的“庐山真面目”。 先介绍一下,西黄寺博物馆只有周六日才对外开放,周一至周五是闭馆的,博物馆属于统战部管理,周末的开放时间是从早晨9点到下午4点,门票20元,只收现金,不接受刷卡或者扫码等支付方式。 西黄寺博物馆正门朝南,大门是紧闭的,门头上有匾额“西黄寺”。大门是歇山顶,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大门两侧的红墙上镶嵌着黄色琉璃瓦铺就的双龙戏珠图案,由此可见,寺庙的规格和等级。 大门西边的侧门是售票处,用现金买票进入。进入后是一个大院,院子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展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大师的事迹,西边配殿正举办唐卡展。 假如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唐卡的,参观者都惊羡于工艺的精湛和设计的繁缛,要是问看出什么名堂,基本都是以摇头结束。我还是认真地看看每幅展品,尽管不懂,以便为将来做知识储备,很多东西都是因为看多了就懂了。 两个配殿我都认真看了,因为这些资料对于现在的我,基本都是新知识。尤其是喜饶嘉措大师的事迹,我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配殿的北面就是庙宇里面的正式建筑了,有个殿正在修建,估计是天王殿,殿顶的琉璃瓦黄绿相间,看来等级还是要低一些。天王殿两边的厢房都没有标明用途,估计还在慢慢建设,也许现在都是学院的喇嘛宿舍或者教室。 第三座殿是大雄宝殿,因为外面正在装修,我差点就错过去了。假如没进大雄宝殿,那我将非常遗憾。大殿里的陈设实在是太震撼力。 大殿不大,正中挂着第十一世、第十世班禅的像,还有喜饶嘉措大师的像,这里的陈设更像是班禅的神座所在地,神座两侧的佛龛里摆满了各种铜像,有释迦摩尼的、观音菩萨的、莲花生大师的等等,这些佛像无疑都是从西藏带过来的。神座的前面有几排坐凳,像是喇嘛们学习的地方,凳子上还放了喇嘛念经时的大氅。 大殿里比较震撼的还是那几尊佛像,东边摆了三尊造像,中间的是强巴佛,还有一尊十一面观音佛和一尊我不记得名字的观音像。大殿的西侧供奉的是横三世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这几尊造像都是一样的雄伟和精美。 出了大雄宝殿,我们就来到了西黄寺最经典的建筑了——清静化城塔和乾隆御笔碑亭等建筑。先说乾隆御笔碑亭吧,东边的是乾隆四十七年御笔“清净化城塔记”, 碑文正面采用汉满、背面采用蒙藏两种文字书写;西碑是乾隆四十五年仲冬月御笔“班禅圣僧并赞”,两座碑亭皆为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碑亭高大巍峨,实为皇家气派。 大雄宝殿的正后方即为清静化城塔,这是一座主塔及四座辅塔构成的建筑群。除了塔群之外,还包含塔前牌楼、护塔兽、塔后牌楼等建筑组成。宝塔是仿照印度菩提伽耶式(释迦牟尼成佛地)修造的,即中央一座覆钵式宝塔,周围四座八角密檐塔,共同组成了五方式宝塔的样子。五座塔代表着佛家的五方:中间为大日如来佛,东边为阿众佛,西边为阿弥陀佛,南边为宝生佛,北边为不空成就佛。 清静化城塔除了样式之外,本身的艺术水准也非常高,不仅塔身周围的佛像雕刻、书法作品,且塔的形象设计等都是艺术上的杰作。据专家考证,这座清静化城塔的设计为后来乾隆墓室的雕刻和壁画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静化城塔的北边是藏经楼,这是汉传佛教寺院中比较规整的制式,不过这里珍藏的是藏族经典《甘珠尔》,《甘珠尔》有点像汉人的《大百科全书》。在藏经楼的两侧及厢房,都是展厅,分别介绍藏传佛教与元朝的凉州会盟、清静化城塔的建造及结构、六世班禅大师的生平以及藏传佛学院的考试和认证制度等内容。假如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细细地学习。 很多老北京人都知道黄寺,可是,他们不知道西黄寺,这是隐藏在京城的宝藏。帝都之所以被人认为深不可测,也许就是因为有西黄寺这样的古迹默默地静守在京城的一个角落,假如你没有探访过,你始终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存在及历史意义。 我与西黄寺还是有缘分的,假如不是因为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的缺憾,也激发不了我着急去西黄寺的动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我实现了这个愿望,由是凭空多了一份欢喜心。 寺庙对面是军队大院。 山门估计一直是关着的,除非有国家级领导人到访吧。 开放是以博物馆的名义。 镶嵌在墙上的装饰,琉璃的双龙中间有法轮。 这样的伞盖琉璃,估计也是寺庙身份的象征吧。 黑唐卡,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彩色唐卡,释迦牟尼与五百罗汉。 千手千眼观音。——红唐卡。 白度母——度母是观音三十二化身之一,度母又有21个化身。其中以绿度母和白度母为尊。白度母代表长寿。 习爷爷接见喜饶嘉措大师。有个哥们在看手表。 喜饶嘉措大师夸毛主席的诗。——毛主席真伟大! 大雄宝殿正中。 大雄宝殿里面。 横三世佛正中的释迦牟尼佛。 强巴佛 观音菩萨。 十一面观音菩萨。 佛龛里摆满佛像。 清静化城塔正面。 下面的守塔首叫犼,龙之九子之一。我称呼它为“狮子吼”。——观音菩萨的坐骑。 主塔塔刹的覆钵部分是十三像轮,上面覆盖着一朵莲花。 汉式建筑的最后一进。 藏经楼珍藏《甘珠尔》 大雄宝殿前的五龙丹陛石。 东边刻着四种文字的碑亭。 西边碑亭。 博物馆内的介绍,主要介绍清静化城塔四周的八尊菩萨像。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