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格拉底之死(五)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就在我们讨论得特别热烈的时候,我看见站在门口发呆的狱吏。

他估计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哪里是“刑场”?这里哪有悲欢离合?这简直是一个热闹的课堂。狱吏在门口使劲地揉了揉眼睛,他仿佛自己是在做梦,或者是走错了地方。

我走到门口,轻声地对狱吏说“先生,我们会在规定的时间之间完成我们的讨论,请你先忙工作,我保证不会耽误你的事。”

狱吏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像突然被人泼了一盆冷水一样打了个激灵。“哦,不,先生。好的,先生。”

我又走回到学生中间,继续着我们的讨论。

“老师,你证明的是,灵魂会在人死后依然存在,但是,不能证明灵魂不会消失啊。”有个叫西米的学生站起来问我。

我非常喜欢这样善于思考的学生,平心而论,我的很多学生在这样的高深问题面前,基本是一脑子浆糊了,因为,关于灵魂,及灵魂存在的问题已经属于非常高深的问题,一般智力的人根本没法思考。

我把万事万物划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大类,通过我的分析,我认为,看得见的变化不定,看不见的往往安定不变。肉体看得见,所以变化不定;灵魂看不见,所以比较安定。灵魂附着在肉体上,让肉体从变化转变为不变,这就是智慧。

所有人都静下来了,谁的呼吸声音粗重一些,都能瞬间辨别出来。

还是西米打破了沉默,他向我又提出个问题:“老师,我打个比方,琴弦和音乐,我比喻成肉体和灵魂,琴弦断了,音乐就没有了,这是否说明,灵魂依附于身体而存在呢?”

西米真的善于思考,但是,他类比的前提就是错误的,因为,这个类比不成立,灵魂是可以先于肉体而存在的,这个问题我早先已经论证过。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对于我来说,在临死之前,我要将自己思考的告诉学生们,以便他们以我为实践对象来验证我的理论。

为了证明灵魂不朽,我说出了四个论证方法:对立物循环生成论证、回忆论证、与“理念”类比的论证、灵魂的本质论证。

我说出了我的结论:灵魂作为赋予生命的东西,不可能接受与生命相反的性质,也就是死亡,灵魂是不朽的;灵魂与肉体分离之后并没有死亡,而是退却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存在,那个地方就是“冥府”。

我论证灵魂不灭,其实还有一个隐含的目的,因为灵魂是不朽的,我们需要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照顾自己的灵魂,灵魂在和肉体分离之后还有很长的、甚至是无尽的路要走。因此,人生在世不可做违背灵魂,甚至出卖灵魂的事。不知道这个研究成果,是否会对社会的良性和有序发展产生贡献呢?

我该说的,我想说的,都已经结束了。

“先生们,我的讲课到此为止,下面我们一一拥抱告别吧。”所有人都极不情愿地站起来,大家先后走到我的跟前行礼、拥抱、行礼。全部告别之后,我转身去沐浴更衣,我要让灵魂清清爽爽地告别我的肉体。

当所有程序都已经完结后,我微笑着走向站在一旁的狱吏,我知道他已经为我准备好了后事。

忠诚的朋友,你精通服毒之道,请指导我应当如何服下这杯毒酒。”我的礼貌,让狱吏有点不知所措,狱吏被我的从容感动哭了。

“先生,你是我见过的最尊贵的人。”狱吏带着哭腔说。“绝大部分犯人,在行刑前都是痛哭和谩骂,他们要把仇恨转移到每个跟他接触的人身上,而你竟然如此的绅士,你一定会上天堂。”

我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我对着他笑了一笑。

“这杯毒酒喝下去之后,你要在地上行走30分钟,当你感到腿部发沉的时候,你就静静地躺下,药性很快就会发作。”

“好的,我记住了。”

我端起酒杯,我还想对我敬仰的神说一句“感谢诸神,我必须这样做,因为我将透过死亡通往另一个美好的世界。”随后,我将酒杯中的毒酒一饮而尽。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