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河老龙洞:《京山县志》载“周翁降龙”

 鄂中京山 2020-09-11

故事发生在清朝时期京山富水村(现宋河镇辖区西部)石泉山。相传富水村石泉山麓,有一非常大的岩洞。洞内潜伏有一条孽龙,时常出来兴风作浪,侵害老百姓。当地有一周姓老翁擅长法术,能呼风唤雨制造雷电,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周雷公。一天,周雷公对其徒弟说:“石泉山洞内那条造孽之龙,时常伤害平民百姓,我一定要降服它。”并将自己的一个令牌交给徒弟,要他持牌等候在洞口,还吩咐说:“等我伸出手来的时候你赶紧把令牌递给我,千万记住不得有误。”周雷公安排好后进入洞内,不一会洞内深处传出巨大的打斗搏击之声。又过了一会突然从洞内伸出一只如簸箕大,毛茸茸的手,徒弟被这一情景吓傻了,令牌不由自主的掉在地上。倾刻间洞内犹如千军万马,波涛汹涌,一条巨龙由洞内腾空而起,周雷公却不知了去向。孽龙离开后洞门敞开,当地老百姓将岩洞命名为“老龙洞”。为了纪念周姓老翁在附近建起雷公庙。

这则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应该都是虚构的。但故事中所说石泉山麓的老龙洞是确实存在,并且具有悠久历史,至今仍保留有古时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就被收录为我县不可移动文物。

老龙洞遗址,位于京山县宋河镇石人山村。该遗址地处我县五大山脉之一的许家寨山脉南部山区,它坐落于石泉山南麓,海拔高度234米。据(清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卷一《舆地志·山》记载:老龙洞:县北七十里。岩高洞敞,容数千人,水流经其中,深远不可测。明末土人避兵于此,全活者众。”[1]98老龙洞全长约200米,洞口高15米、宽11米,面积大约440平方米。洞门仍保留有一道残存的石墙。显然,这是利用有利地形构筑的一道阻碍土匪、兵戎进攻的军事设施。墙体长11米、厚4.2米、最高处4米。在石墙中部偏西处建有一长方形洞门,门高2.2、宽1.4米。另外,在岩洞西壁建有一道石墙,石墙由洞内一直延伸至洞外100米处。石墙实际功能是排水之用的排水沟。洞内的石墙筑1-1.2米高,厚1.5米;洞外石墙最高处7米、厚1米。洞外石墙除有排水功能外还起着攀山道路的作用。另外,在洞内两壁上仍保留有上下两排人工开凿小方孔,方孔长、宽各0.13米。由此可以断定当时在洞内一定有木架结构的建筑。古代老龙洞不仅被用于避兵抗匪,还常有游人为寻觅自然景观和神秘传奇故事到此游玩。《京山县志》载有清顺治副榜贡生陈铭所作的《游老龙洞》诗:

曲曲桃源别有津,藤生溪树云生闉。

石砢高峙隐飞蝠,潭水幽澄见碧鳞。

堪坐阿房旗五丈,曾容细柳旅千人。

目今天子太平日,洞口花开不避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