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年思考感悟,30万文字精华,范景中教授艺术通史著作《艺术与文明》出版

 顺其自然h 2020-09-11

· 中国美术学院名师典存 ·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

中国学者写的“艺术的故事”

范景中,1951年生。著名美术史学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的故事》译者。

范景中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标杆人物:他最早将西方艺术史学者及其研究成果与方法介绍到中国;他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倡议“美术史应是一门人文学科”,推动了美术史的独立发展及其对其他领域之影响......

《艺术与文明》,是范景中教授几十年学术思考的积淀。他以宏阔的文化视野,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多元观照,不仅深入细致地勾勒出西方艺术从起源、壮大到转型的历史演化轨迹,而且引人入胜地梳理了西方艺术发展的内在脉络与外在社会影响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既有宏观的整体把握,也有具体细节的细致演绎,致广大而尽精微。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

(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

范景中 著

《艺术与文明》系列丛书聚焦西方艺术与西方文明,通过梳理两万年西方艺术脉络,直击艺术品背后的文明现场。本书上溯于艺术的起源,由原始艺术顺流而下,途径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哥特式建筑,其间穿插中、西手抄本的趣味史,最后来到以乔托为代表的新时代,拉开文艺复兴的序幕。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共四十讲,每讲聚焦一件艺术品或一位艺术家。以时间为序,以“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为核心观点,着重从“艺术知识”和“眼力”两方面展开讨论,处处渗透着一位功力深厚的学者的“智慧之眼”。内容不仅专论建筑、雕像、绘画等传统门类,还有音乐、书籍、文化、哲学等广阔领域的延伸,并不时穿插中国艺术以资对比。小专题,大视角,这些包罗万象的人文音符,共同谱成一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美妙乐章。

潜心打磨

50年思考感悟,沉淀出30万文字精华
六易其稿,坚守学者初心

范景中先生修改的校样

独特视角

疏通两万年西方艺术脉络
直击艺术品背后的文明现场

由上目录可见,此册上溯于艺术的起源,由原始艺术顺流而下,途径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哥特式建筑,期间穿插中、西手抄本的趣味史,最后来到以乔托为代表的新时代,拉开文艺复兴的序幕。

全书共四十讲,每讲聚焦一件艺术品或一位艺术家。以时间为序,以“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为核心观点,着重从“艺术知识”“眼力”两方面展开讨论,其中所渗透的,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学者的“智慧之眼”。

大艺术史格局

美术史唱主角
音乐史、书籍史、哲学史、文化史
人文学科纷来助阵


在构想中,它将是一部系列丛书,聚焦西方艺术与西方文明,通过梳理两万年西方艺术脉络,直击艺术品背后的文明现场。

通过三百余件世界艺术名作、一百余位艺术大师,范老师将带领读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的意义上去理解艺术、亲近艺术。

整册书从领域来看,有专论建筑、雕像、绘画等传统门类的专题,还有音乐、书籍、文化、哲学等广阔领域的延伸,并有中国艺术穿插以资对比,视野开阔,融会贯通。

名画易见 愿取遗珠

200余幅精美罕见插图

给你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书籍内页展示


亲自挑选纸样

在制版厂调图

在调整图版

另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共配有200余幅精美插图。其中,近半数皆是国内少见的作品,搭配阅读,更能深刻理解“观看之道”。

名家推荐



精彩书摘

我们或许因为这一切而赞扬美术史,说它会崇尚时间之神,没有被愚昧和狂热所掩埋,从而让我们追赶日月,日日新,又日新,保持着永久的绝对的“现代”。

有人说,只有和美一起生活的人,才能死得美丽。伟大艺术家的临终,就像他们的一生,充满了美的极致,悲壮到极点以后才能与世永垂。干将莫邪的故事,也许想让我们透过它们的诞生来领悟这一道理,也就是文明在痛苦与悲怆中诞生的道理。甚至有时艺术品本身仿佛也像有生命一样,会为它自己而献身。就像有些花,因为飘落,才更为动人。有些人虽美色消逝,但却价值永存。

尽管理解哥特式大教堂像理解巴赫的《赋格曲》一样,需要挖掘其全部的潜力,我们却不得不一件一件地理解这些雕像。大概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大教堂这部石头的神学大全、石头的百科全书。

一次文艺复兴又遭遇到一种旁的势力的挫折,又消灭了。又一次文艺复兴,又消灭了。所以我们这个四十年前所提倡的文艺复兴运动,也不过是这个一千年当中,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当中的一个潮流、一个部分、一个时代,一个大时代里面的一个小时代。关于“文艺复兴”这个术语就讲到这里。

我常常喜欢引用的一段话这样说道:“我们的文明是书籍的文明,它的传统和它的本源,它的严格性和它的理智责任感,它的空前想象力和它的创造力,它对自由的理解和对自由的关注,这一切都以我们对书籍的热爱为基础。愿时尚、传媒和电脑,永远不会破坏或松弛我们个人对书籍的这种亲切的依恋。”



给大家的第一堂艺术课

从事艺术史研究数十年,但这次范景中教授第一次如此完整系统地讲述美术史课。

在《艺术与文明》的后记中他写道,这“第一次”里,还萦怀着一个三十多年前的梦想,那便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投入美术史研究”。

“我心目中的听者不单单是作为听者的听者,而是作为未来美术史仆人的听者。”

如今许多在艺术领域已是著名学者、艺术家的人物,上世纪都听过范老师的课。吴山专、王广义、谷文达等等等等,都曾是范老师的学生。

谷文达曾对媒体回忆,当年范老师给师生们讲课,都是不吃饭的,一讲就是五六个小时,那种激情,对学问的追求真是让人佩服!

而此刻,透过这本“计划”之外的新著,我们终于有幸像范老师的学生一样,充满好奇与喜悦地坐在范老师的“课堂”里,切身感受他——这位沉浸艺术史研究领域数十年的学者的智慧与魅力,并最终,随着他的关切去感知我们人类的艺术与文明。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新书诞生记

范老师在后记中谈到, 在讲课前,他一直想象着听课的对象,以便取舍内容,最后决定将听者设想为年轻的大学本科生。

我们将此视为一种学者谦逊的表达。
这本书的读者,必然是更为广阔的。

最后,以范景中教授的这段话作为结束:

“我深知,美术史是最无用的学问,因此也是最难的学问,不论就其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境界,还是就其所需要的智慧和坚忍而言,都是最难的学问。它需要人们不是为了外在成功的世俗形象,而是为了自己内心满足的和谐,去不计功利地奉献终身。如果说本书还有点意思的话,那就是它表达了我对那些美术史未来仆人的祈盼。”


读完《艺术与文明》,会更懂得范老师的祈盼。还有他写与青年学子的这句话:

“人当恨死爱生,存命之喜,岂惟珍惜,亦当感恩;虽人生实苦,但以此安身,勤以读书,友于花竹,即是至福。”


 来 源 |上海书画出版社 展玩
 编 辑 |刘杨 曹芸瑜

 审 核 |徐元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全媒体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