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癌精准免疫治疗的新进展:陆舜

 zjshzq 2020-09-11

肺癌精准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陆舜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免疫治疗已全面改变晚期肺癌治疗格局,但仍有许多未知以待探索

Radiotherapy

Radiotherapy+I-O

- PACIFIC

- KN799

Immunootherapy

Ipilimumab+nivolumab

Tremelimumab+ durvalumab

Enhance T-cell stimulation(vaccines)

New agents (ea. ant-NK-R,checkpoint inhibitors)

-CheckMate 227

-MYSTIC

-KEYNOTE 598

Targeted therapies

-IMPOWER-150

Combinations with targeted therapies, eg, VEGF, EGFR TKI

Chemotherapy

-KEYNOTE-021G

-KEYNOTE-189

-KEYNOTE-407

-IMPOWER-131

-IMPOWER-132

-CHCKMATE 227

Harnessing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Clinical trials of Immunotherapy in 1L NSCLC

目录

·趋势一:理想的联合治疗模式尚待进一步研究

·趋势二:探索免疫精准治疗正在前行路上

·趋势三:新型靶点值得关注

·趋势四:个体化治疗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免疫治疗2.0时代:肿瘤免疫分型指导下的免疫联合治疗策略

肿瘤的免疫分型

免疫沙漠型(冷肿瘤):低免疫评分。

免疫豁免型:中间免疫评分,CD3+CD8+T细胞在肿瘤组织间低浸润,在肿瘤浸润边缘高浸润。

免疫炎症型(热肿瘤):高免疫评分。丰富的炎症细胞浸润。

热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炎症型,热肿瘤

Ø 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多

Ø 免疫检查点活化或T细胞功能减弱

靶向T细胞的免疫疗法

靶向T细胞的免疫疗法:功能失常或耗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通常表达一系列免疫抑制性受体

Ø 靶向免疫抑制受体

Ø 联合靶向共刺激受体

调控微生物组

冷肿瘤治疗策略总结

Ø 联合放疗:激活免疫原性产生原位疫苗及远隔效应

Ø 联合化疗:累积更多基因突变产生新表位増强免疫源性,释放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s)和激发凋亡信号通路等方式提高佐剂效应。还能通过脱靶效应激活免疫效应子,从而导致广泛的免疫激活

Ø 联合靶向:提高MHC1复合体的表达,促使肿瘤相关抗原表达增强,增加T细胞募集。

Ø 联合DDR通路抑制剂:dMMRMSIhIO治疗疗效相关

Ø CAR-T

Ø 溶瘤疗法:增加抗原诱导的T细胞应答,解除抑制

Ø 肿瘤疫苗:增强新表位的呈现及对TAA的免疫反应

Ø 联合T细胞免疫调节因子:IL-2IL-7IL-15IL=21IL-12GM-CSFIFNα,调节T细胞的增殖,生存和功能

免疫豁免型肿瘤治疗策略

免疫排除型肿瘤

Ø 肿瘤床内无T细胞浸润;肿瘤边界处T细胞累积

Ø 激活致癌途径

Ø 表观遗传调控和肿瘤微环境的重编程

Ø 异常的肿瘤血管系统和/或基质,导致屏障

Ø 缺氧

T细胞迁移调节子

机体缺少募集T细胞的信号,包括指导T细胞运送的趋化因子肿瘤中出现的基因和表观遗

传变异可能抑制了其表达(CXCL9CXCL10CXCL11CCL2CCL5

Ø 联合表观遗传学调控剂:

Ø 联合阻断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破除物理或生化屏障

肿瘤产生异常组织结构。血管网络和很多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黏附分子调控失常:TKIPI3KiMEKi

联合血管网络正常化:VEGF

靶向缺氧诱导因子:HIF

联合抗免疫抑制微环境:CD39,抗CD73

抗腺苷受体

IO联合治疗:克服单药免疫治疗耐药,有效对抗各种免疫类型肿瘤

T细胞:加强T细胞功能

肿瘤: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

肿瘤微环境:消除免疫抑制

增强PD-1/PD-L1抑制剂的活性

热肿瘤PD-1/PD-L1抑制剂

冷肿瘤:联合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诱导剂

+化疗;+放疗;HDAC抑制剂;+溶瘤病毒

        联合其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CTLA-4ipilimumab;+TIM-3TSR-022;+LAG-3LAG-525;+TIGITTiragolumab

        联合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阻断药物

        +VEGF抑制剂ramucirumabanlotinib);+腺苷-A2aR抑制剂(Ciforadenant);+巨噬细胞检查点 CD47IBI188,SHR1603,5F9,AXL148;+捕获TGF-βbintrafusp

        联合新型T细胞激活药物

        +STINGGSK3745417;+4-1BBPF-05082566;+CD40CEA-CD40

目录

·趋势一:理想的联合治疗模式尚待进一步研究

·趋势二:探索免疫精准治疗正在前行路上

·趋势三:新型靶点值得关注

·趋势四:个体化治疗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选择合适的生物标记物是实现免疫精准治疗的先决条件

目前已发现多种疗效预测标志物可预测PD-1/PD-L1抑制剂疗效,如PD-L1TMBMMR

肿瘤抗原

肿瘤突变和新抗原的生物标志物:TMB|MSI-H|新抗原

炎性肿瘤

炎性肿瘤的生物标志物:PD-L1|PD-L2|TIL|炎症基因标签

免疫抑制

识别肿瘤免疫系统逃避的生物标志物:LAG-3|Tregs|MDSCs|IDO

宿主环境

肿瘤微环境以外的宿主环境因子的生物标志物:微生物组|遗传突变

基因缺失

基因

KRAS|P53|POLE/POLD|DDR|PBRM1

负向基因

EGFR|ALK|STK11|PTEN|B2M|JAK1/2

超进展

EGFR|MDM2|MDM4|11号染色体13区带相关基因

选择合适的生物标记物是实现免疫精准治疗的先决条件

肿瘤指标PD-L1TMB

宿主因素T cell 库,HLA,肠道微生物

肿瘤微环境

肿瘤遗传癌基因背景环境

目前PD-L1的有效性已得到众多肺癌临床研究的验证

KN189证实无论 NSCLC患者PD-L1表达情况如何,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获益

KN010证实了PD-L11%的NSCLC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中获益

KN024证实了PD-L150%的NSCLC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中获益

KN042证实了PD-L11%的NSCLC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中获益

TMB作为生物标记物的理论基础:突变基因越多,免疫应答越强

  • 肿瘤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

  • 1916Emest R Tyzzer最早提出肿瘤细胞是体细胞变异

  • 1914-20年期间,HansemannTheodor B overi发现并提出染色质异常是导致肿瘤的主要原因

  • 70年代的探索发现肿瘤是一种“基因组疾病”,即基因突变的肿瘤产生的本质原因

  • 1982年首次发现DNA碱基单点突变可导致癌基因的出现,引起正常细胞癌变,原癌基因(最早的ras基因)作为驱动基因导致肿瘤的发生

  • 2009年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提升,一代,二代,三代等技术的出现,针对肿瘤基因组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肿瘤相关基因

  • 肿瘤的发生往往是体细胞基因突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的细胞增殖失控

  • 2013肿瘤突变负荷出现(肿瘤细胞基因组中的突变的类型及数量)

肿瘤突变基因越多,新抗原释放就越多,抗肿瘤免疫反应会更强

TMB在免疫治疗中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KEYNOTE-158研究探索性分析:tTMB状态可能预测帕博利珠单抗后线治疗多种实体瘤的疗效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经选择的、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多种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一项多队列Ⅱ期研究

2020616日,FDA批准帕博利珠单药治疗Ttmb-H10mut/Mb且既往治疗后疾病进展不可手术或转移性的成人和儿童实体瘤

2017FDA批准Pembrolizumab用于晚期MSI-H/dMMR实体瘤患者

然而伴MSI-H/dMMR的晚期NSCLC占全部患者不足5%,在肺癌中的作用也尚不明确

多个新型候选生物标记物仍在不断探索

  • 外周血分析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方法,可获取循环肿瘤DNA,量化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血浆MSC可检测出对免疫治疗无应答的PD-L150NSCLC患者

  • 肠道消化系菌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机体免疫和癌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该机制尚未完善,但有生物标志物可能用于评估肠道消化系菌群的组成。

  • 目前多项证据支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生物标志物。TIL+PD-L1+的患者更易从PD-1/PD-L1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