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成宫碑》教学资料之三/横的写法

 一滴水之二 2020-09-11

  关于笔画的名称与分类,每种教材之间都有所不同。名称不统一,分类也不尽相同,这个问题对书法学习的影响不大,我们不做探究。

2351320:32
去APP下载

长横

-6477108:-12
去APP下载

长横、短横

-22064256:00
去APP下载

左尖横

21101320:32
去APP下载

右尖横

-23982558:-52
去APP下载

关于行笔

    由于编辑软件的限制,视频时间偏短,不能尽言,以文字做以补充。
 关于涩进。
    行笔时,笔杆不宜倒向笔迹运行方向。有的朋友在行笔时,尤其是在书写擘窠大字时,竖画不易写直,便把笔杆倒向怀里,拖着笔写,这一来,笔画是“直”了,但墨迹疆死,了无生气。蔡邕在《九势》中提到的“横鳞竖勒之规”,讲竖的行笔应该像勒马缰绳一样,是一种向上(前)和向下(后)两种力量抗衡的过程。其他笔画的书写也是同一个道理。
    还有朋友问:涩进的感觉是不是书写的速度应该很慢呢?可我见有些人书写速度很快,但墨迹仍能爽劲稳实,这是什么原因呢?殊不知,这是他初学时通过静态书体(通常指篆书、隶书、楷书)长期训练的结果,像打太极拳一样,基本功练扎实了,在战时才能有迅捷的应用,这也是为什么书法要从静态书体入门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通过静态书体的训练,直接就写行草书,写的时间再长,笔画也是漂浮的,字迹不耐看。正可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附:《九势》原文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更新于 2018-10-20
来自作品集《九成宫碑》入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