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股赚钱曾经是一个中国的神话所在,曾经有证券的朋友恭喜我说:恭喜您中签了,可以改善生活了,一般情况下中一个签可以收益2万元左右。 笔者曾经在整体市值只有15万元的时候中签过一个高价股,最后盈利16万元,可谓整体收益翻倍。更重要的是,打新没有不赚钱的,只要中签就是躺赚,因此,打新成为股市一种神奇的赚钱模式。 今年以来,随着注册制下的实施以及新股发行数量的增加,打新赚钱的时代已经不再: 截至9月10日收盘,今年8月及9月上市的新股中,已有6只跌破发行价,9月9日锋尚文化上市即跌破发行价,成为了创业板注册制以来第一家破发的公司;9月10日锋尚文化股价也继续下跌,收盘时报收128元/股,比发行价下跌7.26%。此前,凯赛生物上市4日即破发,股价较其发行价已经下跌25.84%,成年内最惨新股。瑞联新材9月2日上市后就一路下跌,自上市第7个交易日的时候,已破发17.2%。 面对新股破发的局面,有的人惊呼:打新新股躺赚时代已经终结了吗?打新躺赚神话将要终结吗?实际上,打新躺赚终结是由三大因素决定的: 首先,打新的赚钱效应从去年开始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所以出现新股破发并不奇怪 打新曾经的赚钱神话有其特定因素,即新股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从而成为股民追逐的对象和目标。但2019年以来,打新虽然仍然保持着赚钱的神话,但是赚钱效应和赚钱的程度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 从2019年新股中签的收益情况看,远远没有以前的收益那么高。具体数据如下: 2019年沪市单签收益最高 的是中科软,每单收益 67690元;深市单签收益最高的是左江科技,每单收益为 61435元 ;科创板单签收益最高的是柏楚电子,单签收益为 88645元;沪市单签收益最低的是邮储银行 ,每中签一单只有平均收益80元;深市单签收益最低的是中国广核,每中签一单平均收益为 1235元;科创板单签收益最低 的是建龙微纳,每中签一单平均收益为 -205元。可见,以前那种中签10万元以上的神话在2019年已经不复存在,而在2019年已经出现了中签一单亏损205元的现象。 有分析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网上打新收益约占持股市值的 3~10%,2019年全年打新户均利润19,590元,收益率9.80%。 另有网友推测2019年沪深两市打新的理论收益20543.29元理论收益率5.96%而2020年理论的打新期望收益只有4.83% 综上所述,打新的收益效应在逐步降低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性的事实,而在2019年已经出现新股亏损的现象。 其次,打新破发有生不逢时的因素,因为近几日股市特别是科创板指数下跌连累新股破发 打新破发与新股发行上市生不逢时也有关系,毕竟9月份以来股市处于一个动荡下行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新股破发的密集期,因此,可以说是大盘的疲弱和下行导致新股的破发。 比如大家提到的锋尚文化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问题,实际上与股市的大盘下跌有关,9月9日,A股暴跌明显,创业板收盘时跌幅为4.8%;9月10日,创业板下跌1.6%。简单相加两天内创业板累计跌幅在6.4%,而锋尚文化股两天下跌也仅仅比发行价下跌7.26%。 2020年9月10日创业板中有20家达到下降20%的跌停,本周共有18只次新股跌超20%。在这种大背景下,新股出现跌破发行价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说生不逢时也并不为过。 其三,打新出现的新股中签破发与新股发行的数量加大有关,新股上市以后价格出现分化就成为正常现象,与注册制整体关系不大。 有的人可能将新股破发归结为注册制,实际上新股破发与注册制关系不大,而与新股的发行过多、过于集中有关。毕竟在如此大规模的新股上市过程中,难以出现更大规模的增量资金支撑新股的价格增长,出现一定的分化并导致一部分股票破发就成为必然现象。 根据媒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共有258只新股IPO上市,合计募资金额高达3125.24亿元,创下自2011年以来10年的募资金额新高,而2019年全年只上市202只新股合计募资2533.67亿元,已大幅增长23.37%。258只新股主要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科创板新股有103只,创业板71只,合计174只,占年内新股上市的的67.44%。 可见,今年以来不仅上市数量多,而且募集资本的金额也整体上升较大。 从9月份发行新股的数量看,9月1日发行新股3只,9月2日发行1只,9月3日发行3只,9月4日发行2只;9月7日4只,9月8日3只,9月9日6只,9月10日1只,8天发行了合计23只。这样的上市发行节奏对股市的补血要求特别高,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新鲜资金,新股的抽血效应就会出现。 因此,新股的破发与新股发行过多也有很大的关系。 新股破发打破了打新的神话,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市场上优胜劣汰才是最基本的法则。(麒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