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堂阳 隆重推荐 神州诗人 ![]() 作者简介 尚榕,网名老豆尚勇。没蘸过几滴墨水,偏好唐诗宋词,滥读几本高尔基鲁迅杂文却梦想胸前别笔。 贾家花园 (九) 尚榕 从巷子出来,整条街基本都是民国以前的建筑。街两旁立木房子伸出了一米多宽的滴檐,滴檐下街边用青条石码了一级台阶,台阶内整齐地铺着青石板,下雨天过往的行人便不会受淋雨之苦了。条石阶沿下面正对着滴檐的水沟面用青石板盖着,夏天打着光脚踩在青石板上面,光滑的石板熨着脚底板,那才叫一个舒爽哟! 街面上用一种叫做三合土的材料铺上,路面便光滑了好搞卫生了。但三合土不承重,街上有时要过汽车,就把三合土路面压坏了,县上又花大价钱将街道铺成了水泥路。 街两边长满了杨槐树和梧桐树,给并不很宽的街面撑起了遮荫伞。出巷口沿街左转,隔壁便是电厂,电厂对面叫做工商联。在记忆中,这工商联好像没有人办公,随时大门都是紧闭着。过了电厂是一溜两层立木楼房,没有商铺,全都住着居民。街对面也是两层楼的立木房,但这房子的进深很深,与隔壁工商联之间有一条窄窄的巷子,巷子中段一扇月亮门,朝左拐进去,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走马转角楼院子的天井。这个院子里住着在银行工作的几家人。临街陈伯一家,后面冷伯一家,冷家楼上便是县委郭书记一家。陈伯陈孃都在县人民银行工作,冷伯是教师,冷孃是银行职工,郭书记的爱人是银行职工。他们三家的子女都有同我一起上幼儿园。院子天井中通出是李大伯一家人,这房子是他们的祖产。 李家隔壁一个特大的院子是蚕茧站,每年两季茧子上市,蚕茧站门前一条长长的约一百多米的斜坡街道便被前来卖茧子的人占满。我县农村自古以来盛行栽桑养蚕,每年产量大得惊人。蚕农将茧子肩挑背背鸡公车运拢后,便去领两张一米多见方的浅口篾簸箕,将茧子倒入其中一张后将按其长相色差分类,蚕茧站的工作人员这时便来指导将茧子各种品相拣个样品,蚕农便照此分拣。满街的簸箕将半条街挤满,满街便飘满了略带腥味的茧子味,那场面真是壮观呢。 临电厂隔壁那排两层房旁是一排三层的立木楼,我县的兽医站便设在此。兽医站门前的街道开始下坡,因此这栋房子就显得特别高大耀眼,时不时外地美院师生便出现在此,拿着画匣在画速写。我们好奇,围上去看,同一栋房子在不同人的眼里和笔下便现出了不同样的画面。但怎么看都还是那栋楼房,你说奇特不奇特! 兽医站旁有一条通向北山的宽大的山路,路两旁栽满了木槿花,路东面的仿苏式建筑是粮食局的家属院。院子地处斜坡,临街用四棱上线的青石条码成高高的与街面等平的保坎,保坎上平展的大坝子用三合土铺面。坝子里住着十多户粮食局干部及家属。 院子隔壁临街品字形石梯上面是银行的营业厅。因地处斜坡那品字形的石梯形成的左高右低,将品字右下角的那个口拉得很长很长。山区的青石材质非常坚硬,土木、砖木结构房屋配之以此石材便将建筑美呈现了出来。下完坡银行隔壁便是当时县城唯一的幼儿园了。 幼儿园地处山坡底脚边,进园门要上好几级石梯,一道长长的镂花木窗将街道与幼儿园隔了开来,长长的镂花木窗东西对称的开了两道双扇门。平日里西边的门不开,上学放学都走东边的门进出。进了园门沿窗一道宽宽的长廊,长廊外一个同长廊等宽的长长的天井,便是幼儿园小朋友的活动场所。天井靠内是一排教室,教室后面与前面一样有个等同大的天井。曰字型院子的顶部和侧面都是我们的教室。曰字形的院子右边一条通道外是幼儿园的厕所,厕所内用木板搭成长长的大便间,木板上等距挖出的葫芦形的空档就是当时的坐便器。厕所外的坝子上竖着两块篮板便是幼儿园的篮球场了。 父亲去世的早,在我的脑海中已无多少印象了。只记得那天从幼儿园出来正好就见到在地区工作的父亲来剑阁出差,上银行对账的父亲听到我的叫声便停了下来,走下了品字形石梯抱起了我。一边问我在幼儿园学的什么,一边在身上掏出了一张五角的纸币放到我的手中,这可是我这一辈子第一次拥有最大面额的钞票呢!那张票子永远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县城的糖厂那时还在我们西街上面,要供应全城全县人民的生活,每天的工作量很重。糖厂的原料主要靠粮站供应,但县城当时唯一的粮站却在城东门外马王庙的半山坡上。糖厂的原料需求大,厂内人手又不够,只能请运输社运送。每次要先去粮站开票。粮站有什么原料便供应什么。供应多少是根据粮食的储备来计划的,根据粮站的供应量再去运输社请车运。运输车当时也是人力板板车,货多派车多货少派车少。在粮站装好车,每个工人一架板板车。出了粮站大门时需要三人一起 扛着车把将身体尽量朝后倾斜,身体与车把形成人字形,脚使劲蹬着地面慢慢朝坡下放。货多时十几辆板板车顺着川陕公路进东门,排着长队的板板车也是小县城的一道风景线呢。入城行驶在平路时,每人拉着自己的车一路小跑,来到幼儿园门口时,便停了下来。这长长的陡坡就需要四五个人合力才能将装满货物的车子拉到上面的糖厂,如此往返几趟才能全部完成任务。 一天因货少,便只有两架板板车运货。到了幼儿园门口两个师傅却没有能力将车拉上长长的陡坡了。只得在街边等过往行人帮忙。时近中午我们放学,正好大人们下班了,板板车师傅便央求大家帮忙。一声吆喝,路人都来搭手帮忙推车,我们也跟着帮着推。 长长的陡陡的坡让这群人使出了全身的气力,在最陡的地方却推不动了。这时路旁一个裹着小脚的老太太见此情景,便也来帮着推,居然将满载货物的车子推了上去!就靠增加了小脚老太太的这点力气啊! 【翰墨堂阳】 荣誉会长;李迅 修中河 荣誉顾问: 平淡似珍 郭涛 赵月花 白水山人 董文海 薛迎春 春哥在线 名誉总编;杨蔚青 会长兼总编;王世春 副会长;阮任初 古体诗主编;阮任初 龚保峰 现代诗分社长;杨杰峰 现代诗副主编;孙殿荣 制作:堂阳诗侠 投稿专用王主编微信: shenzhou81 邮箱2354352917@qq.com 【精彩回顾-名家名作】 ![]() 【名家精品文学 翰墨堂阳平台投稿须知】 一、投稿务必同时发作品、作者介绍、作者照片(生活照)。 二、投稿发邮箱作品优先采用,一稿多投者不采用。 版权声明:本刊发布展示的诗词(对联)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图片来自华为和百度,如有侵权,请通知撤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