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堂阳 隆重推荐 神州诗人 作者简介 杨丽松(原笔名杨松),男,汉族,1963年出生。广东省大埔县百侯人,喜欢文学,1980年开始在报上发表文章,做了六年木工后,随父来普宁定居。作品为散文居多,多以故乡,感恩为题,热心于公益。 民 间 有 趣 故 事 杨丽松 本人在青年的时候做了六、七年的木工,师傅讲述民间故事,今整理如下: (一) 借钱记和“借线锯” 我们做木工的过程中,木工分为大木、圆木、细木几种,大木是指木工工程中的门、窗、屋顶、楼层及外墙结构,圆木是各种桶、锅盖等。细木即是家具及门牌雕刻之类。 工具中有粗锯(大锯)、细锯、绕锯及线锯、线锯多数用于制作精雕细作的龙凤及山水雕像的一种工具。 相传有一个知名木工(细木),带一学徒已过三年,此徒弟有点口吃,说话大舌地道,吐音让人难听。 有一天此徒前往师傅处所,借一把线锯。师娘问道:“今日来有啥事情。”徒弟过了半天后答道:“要钱记”,“钱记”与“线锯”客话同音。师娘说:要钱没有,很多很大的工程要完工后结算。徒弟呆了,指手画脚地讲借工具(线锯),原来如此!后来传说成为佳话。 (二) 鲁班师傅好友,儿子借工具之事 旧时有一对木工好友,他们素日结合在一起干活。某一天,师弟向师兄借家伙(凿子),吩咐儿子去向师兄借、师兄与师弟的屋,距离约三里的山路,小子有点白痴,怕忘记工具的名称。一路走,一路念道“凿子、凿子”,突然间,过了一坎,被一石子绊倒,重新站起来时,骂道:“坏石子,害了我”、“石子”、 “石子”,直至师伯家,说明要借工具,口念“石子”、 “石子”,用石子做工具的名称,令师伯大笑一场。 (三) 中秋赏月,兄弟出对联 旧时,有一对兄弟,均为读书者。某一年的中秋之夜,兄弟俩在自家后花园的一亭子里对弈。后各自搬动一张椅子,一起在桐树下赏月。此景,兄长触景产生了灵感,吟出 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上联的第二、三字各有一个“奇”字,向第四、五字各有一“同”字,其弟一时无法对上)。 直至午夜,兄弟俩赏月后,离开后花园,点灯上楼读书,刚坐下时,其弟突然有了灵感,于是答道 “等灯登阁各攻书”(“灯”的繁体字“燈”,在第二、三字各有“登”字,因第四、五字各有一个“各”字)。 (四) 妻子救夫君 从前,某地方的一户人家,父母多疾、病重,导致家中欠下债务累累,夫妻无法应付生活开支。某夜,男子(迫不得已)偷牵邻村的一头牛。 牛是命根子,也是重资产,当即被人抓住。该男被转到县城拘禁,受尽殴打,其妻子闻讯前往县衙击鼓喊冤,县官升堂审理。 县官问道:你有何冤情?她答曰:我夫是白痴(白丁),我却有读过书,有文化,今特来营救我夫。 县官道:“你夫不识字,便可偷牛吗?”你肚里有墨水,当庭吟出对联,如情有可原,便可减刑,释放犯人。那妇人听后,当即吟道:“贱妻原非纺织女,郎君何须作牵牛?” 县官听后笑道“从宽处理,释放你男人回家去,下不为例。” 版权声明:本刊发布展示的诗词(对联)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图片来自华为和百度,如有侵权,请通知撤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