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立春/信园春晓
长湖二月冻先开,处处春萌正待裁。 夹岸烟柔舒柳眼,临池鱼陟鼓冰腮。 庭前瘦影无非竹,槛外轻香应是梅。 野陌冬虫眠欲醒,鹧鸪远岭又新催。 醉太平·立春(次韵戴复古)/信园春晓
东风晓亭,莺啼客醒。 夜来细雨含情,润花开有声。 烟村锦裀,柳堤绣屏。 杏桃十里春明,醉江南故程。 2018年2月4日,农历戊戌年十二月三十,恰巧是我国农历除夕,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春。 立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公历为每年2月3至5日之间,表示着春天的开始,也有说属相(生肖)即以立春作为起始点。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明代植物学著作《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诗词佳咏。 立春日感怀/于谦[明]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于谦忧国忘身,自奉俭约,性固刚直,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因被陷害“谋逆”冤杀。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这首诗说: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父母和亲人)来便不禁双泪直淋。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菜,聊应新春节景吧。五辛指五辛菜,用葱、蒜、韭、蓼蒿、芥五种辛物做成的菜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五辛菜》:“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唐·薛能《除夜作》诗:“茜斾犹双节,雕盘又五辛。” 立春感怀/韩元吉[宋] 南北驱驰老病身,不堪节物更催人。 梅梢白白犹藏腊,蔬甲青青便作春。 铁马渐欣边塞靜,土牛还祝岁时新。 圣朝文物从兹始,元日郊丘得上辛。
南宋词人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河南开封人。曾前后二次出守婺州,后晋封颍川郡公,而归老于信州南涧,因自号南涧翁。平生交游甚广,与陆游、朱熹、辛弃疾、陈亮等当代胜流和爱国志士相善,多有诗词唱和。他不喜“纤艳”的诗和杂以“鄙俚”的歌词,曾将自己所作歌词“未免于俗者取而焚之”。韩元吉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物,人称其“文献、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等。 诗的大意说:我拖着一副衰老病身,走马奔忙在南北各地,真的忍受不了季节风物变化的催逼;转眼又是立春了,你看:树梢上梅花白闪闪,就像打了一层腊样玲珑剔透;菜地里菜芽,青油油更吐露出春之消息;边疆战事渐渐平息安宁让人欣慰,家乡人民堆制土牛劝农耕以祈立春新年。土牛,用泥土制的牛。古代立春时有造土牛以劝农耕的习俗,《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有句:“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我朝指礼乐制度此次开始,在新年的农历每月上旬的辛日,天子率众臣民郊祭天地于圆丘。 立春偶成/张栻[宋]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张栻是宋代理学家、文学家。字敬夫,世称南轩先生,四川绵竹人,他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更是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 这首《立春偶成》,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年始,万象更新”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节令又到了立春,一年将尽(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生机。一阵东风吹来,春水碧波荡漾。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立春/杜甫[唐]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旧治在今四川奉节县),至大历三年(768)离蜀。此时离安史之乱结束不过数年,这首《立春》就在此期间所作。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叫做春盘。此时杜甫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立春之际,梅开香溢,春盘出高门,菜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飘泊异乡,萍踪难定,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眼前只见巫峡寒江,心中充满孤情怅意,不知道今后居有木有“定所”,悲愁之情如峡江之水奔涌起伏,只好叫儿子找来一张纸题诗遣怀——这是封建时代,一个正直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未卜的形象写照。 ![]() 立春古律/[朱淑真宋]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立春日,慢饮酒,春满街,挑生菜,卷春饼,剪罗幡(宋代新春时戴在头上的装饰物)……诗人所见所闻,一切都是那样地美好,都是吟诗抒怀的好题材。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欢乐的平民生活情景,如此欢快的诗词在朱淑贞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 立春日/陆游[宋]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系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嗳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宣薄饼,湖村好景吟难尽, 酒香浮蚁泻长瓶。乞与侯家作画屏。
立春之际,陆游对故乡的美好山水、丰年农事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对那些不问人民疾苦,过着金迷纸碎生活,却无福领略、享受山村风光自然乐趣的达官贵人,充满不屑与嘲弄:昨夜醉酒刚刚醒来,但见风和日丽,原来今天立春。闲居山村的诗人刚收到闲情逸趣。余龄,诗作于宋宁宗瓤泰二年(1202),时诗人已是77岁高龄,自觉来日不多,故云。节前三度下雪预兆丰年,大地回暖已经返青,大有“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之妙。嫩油油的菜苔开了一簇簇花,正好可以用来烙薄饼,家酒上面的浮沫因气温上升而从瓶口溢出来了(呵呵,有点像今天的啤酒,不知啥味哦)。满目的湖光山色看不够吟不尽,请求送给那些官贵人家做画饰的屏风吧!这首诗,行文风趣、幽默,嘲讽含而不露。其实,陆游还先后写了好几首“立春”诗,再赏如下:
立春日/陆游[宋]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 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 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 ![]() (本文参考百度)
![]() ![]() 作者简介 何学忠,网名:信园春晓,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原籍安庆,客居沪上。安徽省、安庆市诗词学会会员。尊崇国学,爱好诗词,学而时习,偶有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