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焦虑”成为“揠苗助长”的催化剂

 木子a 2020-09-12

小树老师教育记 08-12 14:00 

不要让“焦虑”成为“揠苗助长”的催化剂

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亦有时——《圣经》

本文逻辑:

一、为什么父母们这么焦虑?

二、如何缓解过度的育儿焦虑?

    1、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2、消除“攀比心理”,不做孩子的“差评师”

(正文2119字,阅读时间约为5分钟,可先阅读再分享)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来问小树老师:“老师,我的孩子怎么还不会算数啊?”

“老师,宝宝自己还不会自己上厕所,总是要老师帮忙是为什么?”

“老师,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我看着急得不行!有没有办法让他做事麻利一点哇!”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树老师常常会问一句:孩子的“慢”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吗?

这样的焦虑并不少见,在知乎,有这样一个提问:

不要让“焦虑”成为“揠苗助长”的催化剂

会说英语这一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工作人士的要求了吗?甚至2岁的孩子都要会说英语吗?

01

为什么父母们这么焦虑?

“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我万一松懈导致孩子输了怎么办!”

“看看孩子的同学,小小年纪会英语、会弹琴跳舞、说话做事落落大方。我的孩子也不能落下呀!”

“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输了以后就难追了!”

不要让“焦虑”成为“揠苗助长”的催化剂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努力购买“学区房”、送孩子进一所好学校、放学后带孩子去上“奥数班、作文班、舞蹈班、钢琴班”,好不容易回到家,家长又掏出一沓作业。

孩子皱着眉头和家长说:“爸爸,我能不能休息一下,我太累了!”

爸爸却依旧焦急的说:“休息什么?你看隔壁的小明哥哥!他这次考了年级第一!还会钢琴,你要向他学习呀!”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太多“焦虑的家庭中了”——孩子非常疲惫、家长也因为一直紧绷着而从不敢放松。

但这句话真的正确吗?

在 CCTV出品的纪录片《镜子》中提到:“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一句话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默认孩子的成功之路只有一条。

不要让“焦虑”成为“揠苗助长”的催化剂

但是现实生活中,通往成功的路径是有很多条的,而孩子也不会一辈子只走直线,要求孩子一辈子都跑在前列,永远不犯错,永远不拐弯本身就是一个不实际的愿望。

而抱着这个愿望去培养孩子的家长,也难免会感到焦虑万分。

人生的跑道很长,也有很多条路,它是一场终点很多的“马拉松”。

与其在一开始就用尽全部力气去奔跑,不如在一开始轻装上阵,匀速前进,终点很重要,但沿途的风景也很美。

02

如何缓解过度的紧张

1、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曾经,一段名为《妈妈之歌》的视频在国外网站被疯狂点播。

整首歌只听到一位母亲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声:

“快点啊,快点啊,不然就来不及了!”】

不要让“焦虑”成为“揠苗助长”的催化剂

当时听了忍俊不禁——原来普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着急啊。

但搞笑之余,也忍不住反思:孩子总是被催促 “快一点快一点!”真的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吗?

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

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不要让“焦虑”成为“揠苗助长”的催化剂

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过: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摹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孩子的生长与认知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在尊重其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发展,而不是拔苗助长,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消除“攀比心理”,不做孩子的“差评师”

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而一些“神童”的出现,则更加加剧了父母的“焦虑”。

前段时间,“日做诗2000首”的岑某诺刷爆了父母们的朋友圈:

不要让“焦虑”成为“揠苗助长”的催化剂

“父母们”在互联网上看见太多神童了,原来认为班级前十就是优秀,现在发现要年级前十;

原来认为年级第一就是优秀,现在发现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年级第一,而且英语还是母语水平,钢琴更是参加过某某比赛。

这些信息都进一步加剧了父母们的焦虑: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这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就做不好呢!

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难免会更高,言语之间也会有很多“别人家的孩子”:

“为什么小明每天一回家就写作业!你还在这玩手机!”

“你看看人家小红,年级前3了,跳舞还比你好!”

不要让“焦虑”成为“揠苗助长”的催化剂

但这样的“攀比心理”不仅不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更加会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少年说》里,一个叫吴笛的女生的话很让人深思。她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跟缺点,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每一个孩子都不是满分孩子,与其苛责那些扣分的项目,做孩子的“差评师”,不如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做孩子的“好评师”。

03

总结

父母们都希望孩子们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在他的人生赛道上可以跑在前面。

可人生的赛道不止一条,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个人特点也并不相同。

与其每日焦虑,不如放平心态,用更加从容的态度去引导孩子的成长,毕竟你的焦虑不会转化成孩子的自觉,你的焦虑只能转化为孩子跟着你一起焦虑。

龙应台曾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的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