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地产投拓——海南拿地拓展之殇

 秦淮明月河畔升 2020-09-12

(本文原发表于2019年7月,不过现在看起来情况也没有改变,拿出来再晒晒)


曾经写过一篇公众号文章来讨论全国各地拿地难度的排行,觉得帝都、魔都、福建、大湾区都比较难,但是再怎么难还是有突破口的,只要有地,就有办法。

这两天了解了下海南的拿地,嗯,觉得最难拿地的讨论可以歇了。

先讲几个状态吧

一、海南整体已经连续1年多没有出让商品住宅用地了,除了安置房用地就是产业用地,一手地基本上都趴下了。

二、海南的二手地自从被各种整改之后数量大减。已有的项目面临着规划调整的问题,苦不堪言,不能自拔。收二手地的时候,都会在规划上面反复纠结。

三、政府一定要产业,只要产业,决不能碰房地产开发,甚至听开发色变。你说你带产业过来,非常欢迎必须欢迎热烈欢迎,然后你说要配住宅,对不起啊对不起,只能给你一个光溜溜的产业地,这里谢绝一切房地产开发。

四、海南的用地指标非常紧张,产业用地不够怎么办?没关系,之前不是出让了天量的住宅地还没开发完么,只要土地上面没把房子盖了就好,直接控规上把住宅调成商办,这样开发商就可以顺理成章得去找产业落地了。之前合同约定项目是住宅用地的契约?不存在的,以规划为主,而且做产业是好事,是不是。

五、大部分开发商这两年在海南基本上都是一无所获,都在尽量把已有的项目做好卖完。然后,出岛拓展生存空间。之前一些在海南的标杆房企的投资人员年薪动辄40-50万,现在让他们降一半,只要心态是不想出岛,也愿意接受了。

是不是很惨?

曾经以为海南是没有能力抗拒房地产的,因为海南没有产业。

想想海南曾经的骄傲海马汽车,现在已经沦落到靠卖房自救,想想举全省之力扶持的海航,现在也举步维艰。剩下的,就是遍布全省的农垦类企业以及他们的衍生产业了。

土地出让金、房地产销售环节的税费,还有那些依附房地产而来的建筑、金融等产业产生的税收,哪一个都在当年的财政收入中占比很大。

海南要做贯穿全省的大基建、也要做全省的扶贫,失去了财源寸步难行。

但是海南的确下了狠手,与房地产做了切割,不仅是经济上的切割,甚至是意识形态的切割,达成了共识:房地产人人喊打,整房地产,谁整谁光荣,越整越正确。

当然副作用也是有的,就是海南的财政几乎失去了自身的造血能力,只能暂时性的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

不知道海南的去地产化能坚持多久,坚持到什么状态才会结束,甚至是永远抑制房地产。

但是开发商们已经扛不住了,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歧视,让他们无路可走,甚至听说连报建都有配额了。遍布全岛的房产分销机构以及他们手下的几十万房产中介大军,基本上也四散而去。

要说到房地产投资拓展部门?土地都没有了,还拓展啥,都失去了部门存在的意义。

毕竟海南也是我战斗过的地方,海南的房产也是我奋斗的目标,但是目前这个状态,我总是觉得很奇怪,但是也看不清具体的未来,无法预测,只是希望海南的房地产行业以及同行们都能活下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