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认识了身边的人,才逐渐认识了这个世界

 夕阳书屋936 2020-09-12

      古人云“ 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有一句时兴的话说“三观不同不能成其友”,道理相同,只有一个,就是说生活、思想意识都不在一个层面、同一个频道上的人,自难相通、结伴、共事、同行,更是做不了朋友的。可现实有时很具有讽刺意味,当一个人,置身一个原本就不属于他的世界,或根本不适合的圈子,已经够无奈悲凉的了,却还要悲怆地强作欢颜,跟不喜欢的人,把形神具离表演成情投意合,把厌恶表演成亲昵,把痛苦表演为快乐。久而久之,认同了,适应了,习以为常了,也就变得面目全非了。甚至是有意屈从附和, 沆瀣一气,最后的结果,终是逃不脱被彻底淹没或沉沦的命运,实为人生的悲哀。

      常和谁在一起,确实很重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生活圈子、朋友圈子,往往会对你的眼界、心胸、学识、兴趣、爱好、性情、品格,乃至人生走向,产生极深刻影响。孟母三迁,择善邻而居,这就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人们总是通过先认识了身边的人,才逐渐认识了这个世界。 一个人身边有多少人,就有多大的空间,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这些人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高雅与低俗、辽远与浅狭、磊落与猥琐。一句话,他人的质量,可能就是你的世界的质量。当然,自古以来,也多有出淤泥而不染,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儒雅,贤达、伟人。皆因他们具有健康健全的性格和心理素质,气节忠贞,品行端正,胸怀宽大,意志坚定。

      人是群居动物,在自然的山水里,无论走多远,最后还要回到这群人当中。换句话说,你最终要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来。远足,是心灵的洗沐,是换一种方式让精神突围,是以自然的视觉,看清人的世界。大 自然示阔旷于万物,只是想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心无宕动,世间风尘自会烟消云散,山河静寂;胸无纠葛蒂芥,脚下的路,自通达 顺畅 。不必拘泥于一时一事一人一物,走出自我的狭窄,突破虚设的地平线,走向更远方。要说他人是你的魔障,倒不如说,你是你自己的心魔。跟外部世界争斗,说到底,是跟自己对抗;跟谁过不去,最后,都是跟自己过不去。

      谁的身边都有不喜欢的人,厌弃的事,这些是生命必然的遭遇。人生就是一条流淌着喜怒哀乐、恩怨情仇的河。它们的到来,只是为向我们揭示生活的真相,告诉你生活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人的强大,是能够平视一切,包容一切的。用宽舒善意的情怀,把不堪的人和事化解于无形,最终,战胜嗔怨卑怯的自己。你救不起道德沦丧,但在大片道德沦丧里,你可以选择自己骨气和底线。临江河以热忱,对溪流以静思,赏草木以素心,登极顶以远目,置己苍茫知身微。在与山水的相处里,懂得了如何跟自我所在的世界相处。不盲从,不屈膝,不随波逐流,坚守原则,不忘初心,激浊扬清  ,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生机,让自己的人格光辉照亮他人。

      其实, 诸事明白了想开放下,一切皆自在。放不下,自挣不脱。能释怀,才能释然,能在内心修篱种菊,自不必避车马喧嚣。“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走千里万里,逃不出自我的浮躁、虚荣和贪图,就避不开尘世的喧闹和人事的纷扰。也就是说,你安静下来了,这个世界也就安静下来了。岁月安暖,人生无恙。而人往高处走,不是物质上追慕浮华富贵,是精神的自然诉求;而愿与那些品行高阔的人交往,也是因了品味意趣相近,志向相投,两情相慕相悦,才久处两不厌,相嬉两不忘,然后,山高水远,相约走天涯。

      生活,不是在逼良为娼,却常常又会逼良为娼,以此来考验你的通过能力和忍耐度。你没有半推半就,世界就不会为你半黑半白。如果你总是讨厌别人,那么就先讨厌这个爱讨厌别人的我。先打倒狭隘的自己,才能接纳宽广的世界。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人的底线都是不能触碰的,必须毫不含糊地坚持。在原则那里,你失守的越多,人生就沦陷得越多。

                                                                                           202.9.12.于哈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