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坛由来新解,或许与一场叛乱有关

 雪狼绵羊 2020-09-12

金坛由来新解,或许与一场叛乱有关

太史慈子义

唐垂拱四年(688年),太后武则天临朝摄政,这一年,大唐发生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平定李姓宗室大规模叛乱,韩王李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譔、常乐公主、东莞公李融、霍王李元轨、江都王李绪等谋反,悉杀之。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父子,先后起兵讨武则天,也兵败被杀。第二件是对国内行政区划进了调整,增加了8个县,变更了2个县名。

先说第一件事,自从唐高宗李治病死后,武则天就废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掌握了国家的实际大权,遭到国内很多反叛,如嗣圣元年(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武则天,很快就被平定。李氏宗室和武则天格格不入,武则天也想彻底铲除他们,任用了大批酷吏,在国内施行高压政策和检举制度。李姓王公们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在垂拱四年(688年)这一年,双方矛盾彻底爆发,绛州刺史(今山西新绛)韩王李元嘉(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青州刺史(今山东青州)霍王李元轨(高祖李渊第十四子)、邢州刺史(今河北邢台)鲁王李灵夔(高祖李渊第十九子)、豫州刺史(今河南汝南)越王李贞(太宗李世民八子)及元嘉子通州刺史(今四川达州)黄公李譔、元轨子金州刺史(今陕西安康)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高祖李渊第十五子)子申州刺史(今河南信阳)东莞公李融灵夔范阳王李蔼子博州刺史(今山东聊城)琅邪王李冲、贝州刺史(今河北清河)纪王李慎,十位宗室联合起来准备讨伐武则天。这些宗室中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活着的儿子们全部参加了叛乱,估且称之为“十王之乱”吧,他们把神都洛阳团团围起来(参见图示),但这些叛乱大部分还在萌芽中就被武则天平息掉了,参与叛乱的王公全部被杀,全部改姓虺氏(虺[huǐ],一种毒蛇)。“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殆将尽矣。其子孙年幼者咸配流岭外,诛其亲党数百余家。”到了第二年,武则天又将剩下的李姓宗室看着不顺眼的又杀又贬,为自己称帝铲除最后的障碍。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武则天在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金坛由来新解,或许与一场叛乱有关

太后(武氏)潜谋革命,稍除宗室。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刑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及元嘉子通州刺史黄公李譔、元轨子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子申州刺史东莞公李融、灵夔子范阳王李蔼、贞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在宗室中皆以才行有美名,太后(武氏)尤忌之。李元嘉等内不自安,密有匡复之志。――《资治通鉴·卷204·唐纪20》

金坛由来新解,或许与一场叛乱有关

再说第二件事,武则天比较迷信,在她执政期间,多次变更地名,皆取吉祥的名字,仅垂拱四年(688年),就变更了10个县,其中8个为新增县,2个县变更名称。先简单普及一下隋唐两代行政区划制度,隋朝采取州县(郡县)两级制,唐朝采取道州县(道郡县)三级制,郡只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短暂出现过,其余都只称州,为方便说明情况,以下只采用道州县三级来说一下垂拱四年(688年)的10个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1、关内道河南府(洛州)永昌县,魏王武承嗣向姑妈武则天献祥瑞“宝图石”,武则天就在洛河边上设置了永昌县,取“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之意。不久县废除。

2、河南道棣州渤海县,新设立的一个县,位于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旧滨城东。

3、河北道孟州广武县,原名汜水县,现改名广武县,就是李世民与王世充激战的虎牢关旧地,位于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

4、江南道润州金坛县,新设立的一个县,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从未改变过。

5、江南道杭州临安县,新设立的一个县,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高乐村。

6、江南道婺州金山县:原名金华县,现改名金山县,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仅十七年后,神龙元年(705年)又恢复为金华县。

7、江南道建州建阳县,新设立的一个县,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境内有武夷山。

8、江南道建州将乐县,新设立的一个县,位于今福建省将乐县。

9、江南道辰州龙门县,新设立的一个县,位于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锦和镇东轻土村,不久废除。

10、岭南道韶州仁化县:新设立的一个县,位于今广东省仁化县。

根据史料记载,金坛在唐之前一直称为金山乡,隶属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所以史书中记载不多,在隋朝末年的战乱中,当地人将金山乡改设为金山县,武德八年(625年)撤销,第一次设县时间很短,因为并不是官方设置的。到了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正式从延陵县(今江苏丹阳市延陵镇)分置出金坛县,据说最初是准备使用金山县原名的,但因为已经有一个金山县了,所以更名为金坛县,取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而得名。参照上述材料,同一年确实有一个金山县,也就是金华县,因境内有金华山而改名。但媒体报道中却报道错了,写的是东郡的金山县,东郡位于现河南省东部,历史上就没有金山县的说法,而且武则天时期是称州不称郡的,应该是婺州东阳郡的误写。

金坛区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 闻毅先:“武则天垂拱四年,又恢复县的建制,金山县,当时由于东郡有一个金山县,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重复的姓名,就改名为金坛。”――摘自网络

为何要将这两件事写一起呢,因为武则天准备要推翻李唐王朝,所以她积极铲除各地有可以影响她即位的潜在实力,而当时的宗亲王都外封一州刺史,如前面介绍的荒唐王爷李元婴就曾经担任过金州、苏州、洪州、滁州、寿州、隆州等多州刺史,他们很容易利用地方势力对抗中央。虽然这一年江南道并没有州县参与叛乱,但武则天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叛乱,所以她一下子设立了6个县(其中5个为新设县),县设置越多,州刺史越难发动叛乱,因为争取叛乱的成本会增加,正是贾谊的那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年正好是大唐建立七十周年,唐朝经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政治稳定,生产力增加,人口迅速恢复,有必要开拓一些新的领土来安置百姓,这可能是设立新县的另一种原因。

不管武则天设立新县是出于什么原因,在她担任皇帝期间,国家实力稳步上升,跃居世界第一这是不争的事实,也为后来她孙子李隆基创立的“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

唐垂拱四年(688年),县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以下资料均节录于《新唐书·地理志》:

(1)关内道

河南府河南郡,本洛州,开元元年(713年)为府。

永昌县:垂拱四年(688年)析河南、洛阳置永昌县。长安二年(702年)省永昌。

(2)河南道

棣州乐安郡,上。武德四年(621年)析沧州之阳信、滳河、乐陵、厌次置。八年(625年)州废,县还隶沧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复以沧州之厌次,德州之滳河、阳信置。

渤海县:渤海。紧。垂拱四年(688年)析蒲台、厌次置。

(3)河北道

孟州,望。建中二年(781年),以河南府之河阳、河清、济源、温租赋入河阳三城使,又以汜水租赋益之。会昌三年(843年)遂以五县为州。

广武县:汜水,望。本隶郑州,武德四年(621年)析置成皋县,贞观元年(627年)省,显庆二年(657年)隶洛州,垂拱四年(688年)曰广武,神龙元年(705年)复故名。有虎牢关。

(4)江南道

润州丹杨郡,望。武德三年(620年)以江都郡之延陵县地置,取润浦为州名。

金坛县:金坛,紧。本曲阿县地。隋末,土人保聚,因为金山县。隋亡,沈法兴又置琅琊县,李子通以琅琊置茅州,以金山隶之。贼平,因之,后隶蒋州。武德八年(625年)省入延陵。垂拱四年(688年)复置,来属,更名。东南三十里有南、北谢塘,武德二年(619年),刺史谢元超因故塘复置以溉田。

杭州余杭郡,上。

临安县:临安,紧。垂拱四年(688年)析余杭、于潜地以故临水城置。有石镜山。

婺州东阳郡,上。

金山县:金华,望。武德八年(625年)省长山县入焉。垂拱四年(688年)曰金山,神龙元年(705年)复故名。有百沙山、金华山;有铜。

建州建安郡,上。武德四年(621年)置。

建阳县:建阳,上。武德四年(621年)置,八年(625年)省入建安,垂拱四年(688年)复置。有武夷山。

将乐县:将乐。中下。武德五年(622年)析邵武置,隶抚州,七年(624年)省,垂拱四年(688年)析邵武及故绥城县地复置。元和三年(808年)省,五年(810年)复置。

辰州卢溪郡,中都督府。本沅陵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

龙门县:麻阳,中下。武德三年(620年)析沅陵、辰溪置。垂拱四年(688年)析置龙门县,寻省。

(5)岭南道

韶州始兴郡,下。本番州,武德四年(621年)析广州之曲江、始兴、乐昌、翁源置。寻更名东衡州,贞观元年(627年)又更名。

仁化县:仁化,下。本隶广州,垂拱四年(688年)析曲江置,后来属。

(字数33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