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背诵作业多开学快两周了,家长一方面开心孩子的返校。但是随之而来,家长的烦恼也来了,那就是各种各样的作业需要辅导。 尤其是很多的背诵作业,需要家长去监督完成,耗时耗力。家长也不断地提出质疑,大量的背诵有意义吗?背诵也成为了很多孩子的噩梦。 背诵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尤其是语文的背诵正盛,除了背诵古诗文、现代文选段、文言文背诵,甚至还有优秀作文的背诵。 针对这个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 主张背诵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人是主张语文是需要大量的背诵的。原因也非常的简单: 一 很多人热衷背诵是因为能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 语文的考核除了阅读和写作以外,很大一部分是考查的基础知识,这一类基础知识不背是肯定不行的。 这也就是说,语文很多的背诵是带有目的性的,那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所以,我们甚至还能看到有老师要求学生背作文范文的,听起来很可笑,但是对考试确实有用。 为了成绩,很多家长和老师会让孩子们进行大量的背诵。 而 语文需要积累,背也是积累的一种方法。从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学习重积累。不管是背诵也好,还是抄写也好,都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这也就是说,要想把语文学好,背和抄写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 语文基础字词句的积累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三 中小学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应该多背诵 还有人认为,中小学学生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时候,可以多记一些,就算不理解了,但是内容记下来了,等到了一定的阶段,这些记下来的东西自然就会理解了。 有人热衷背诵,自然有人反对这种大量的背诵。 反对大量背诵的原因反对大量背诵的人也不少,原因也很充分。 第一 机械式的背诵容易孩子反感,失去学习兴趣 机械式的背诵枯燥无味,对很多孩子来说完全就是种精神折磨,只要一讲到背诵,很多孩子就会感到害怕。 本来语文的学习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有些老师过于强调背诵,背诵时不准出现一个错字等,让学生对整个学科都会产生厌恶。 这种情况现实中就是存在的,很多孩子害怕背诵。 第二 没有理解的背诵,很快就会还给老师 很多孩子在背诵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文章的意思,完全是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这样的背诵完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一个假期或者是一个星期后就忘记得一干二净。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普遍存在,这会让人质疑,背诵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三 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量机械的背诵,让孩子失去来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凡是不会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记下来就可以了。 这种背诵真的贯穿到了各个学科。肯定有老师跟学生这样说过,“你理解不了,那就背下来。” 背诵要适当,要有方法单纯的机械式背诵笔者也不赞同,但是不背诵也不行,老师和家长还是要重视背诵的方法。 一 有理解的去背诵。 不管是语文也好,还是其他学科也好,至少要有个简单的理解。这样的背才有意义。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能够背诵大量的诗词句,但是她一直以为【唐】王维的唐不是朝代,而是姓。这也就是说,背诵前浅显的理解还是要有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理解,再读熟,再背诵。 跳过前面两个环节,背诵的意义就不大了。 有理解的背诵其实也节约了背诵不少的时间。 第二 背诵要有针对性 这点主要是针对老师说的,有些老师确实抓不住知识点或者是考点,为了以防万一,整本书背诵的都有。完全就没有这个必要了,有些课文显然只需要理解,没必要背诵。 背诵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老师还是要控制量。 家长也是,海量的背诵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结语背诵在语文学习上是不可少的,但是机械式或者是死记硬背并不可取。 有理解,有重点的去背诵既节约了时间,也不会让学生失去对学科的兴趣。 语文学习的输入方式有多种,背诵只是其中一种而已,不需要过分夸大背诵的作用。 您觉得这种大量的背诵对学习语文的意义大不大?欢迎留言谈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