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浔城纪实·公交101

 _冯晓晖_ 2020-09-12

  九江,古称浔阳。浔城纪实以长居九江的外乡人的视角观察这个城市,记录百姓的生活和城市的变迁。


1. 记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乘坐公交的回忆。我的则始于九江。

  儿时跟着父母走过一些城市,也坐过不少车船。但童年的记忆都是零星破碎的,有限的片段中并没有车船的影像。

  之后的很多年,住在九江下属一个县的山沟里,平日生活的范围用脚步都能丈量。和当时落后的县乡相比,军工厂里的车也不少,但只记得站在大卡车的后厢上顶着风的刺激,却不觉得坐客车有何趣味。厂里的班车是一种熟人社会,小孩子也听不懂大人在聊什么。

  大约在初三暑假的时候,随着出差的父母在九江住了几天。那一回,跟着家人上了一辆公交。记得车上不算拥挤,座位当然满了,我上去后只能站着。与在工厂乘车最大的不同在于,这辆车上除了我的家人,全都素未谋面。所有人都在沉默中望着窗外。这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

  在摇晃中我走到一个座椅旁,扶着椅背。身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姑娘,穿着连衣裙,皮肤极是白皙。

  低头,眼前出现了以前从未靠近欣赏过的起伏的景象。现在有个很高雅的词汇形容这里——事业线。

  分析自己对公交的记忆,我觉得更深心理因素在于这种特别的人际环境。除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中,又会有什么时候,人们之间的竟能如此贴近却又不以为杵?你不得不接受,你无法选择。心理学家认为,陌生人之间的防范距离应在一米以上,而在拥挤的公交、地铁中,素不相识的异性之间的物理距离有多近,心理距离又有多远?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公交回忆。

2. 公交 1 路

  常住九江的人都坐过 101 路。在此之前,101 路被称为 1 路车。在九江的公交历史上,没有哪一路资格比它更老。至今,它依然是九江发车最多、每日运行时间最长、运载人数最多的公交车之一。

资料来源于《九江市志》

公交 101 上行线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 1995 年版《九江市志》记载,1958 年九江公路局试办市内公共汽车交通,1959 年成立九江市公共汽车公司,于年底正式通车。线路自黄泥塘(三里街)起,经八角石至十里铺九江钢厂(今十里大道江西塑料厂),票价每站 2 分。

1959 年 1 路公交始发站(百度地图)

公交 101 下行线路(百度地图)

  两分钱的票价持续了很久。1984 年,上大学前我独自一人来到九江看哥哥,在市区里坐 1 路后转乘 5 路。记得两站收了 5 分钱。

  那一年站在候车的地方看站牌,发现九江其实只有两趟公交,就是 1 路和 5 路。其它所谓的公交都是开往市郊的乡镇,一天只有几班,和长途车没区别。那个时代,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更没有流动人口,只有在城市中存在一批定时上下班且相对收入较高的企业职工时,公交运营才能被支撑。工厂的规模越大,对公交车的需求就越旺盛。这也就是为何早期九江只有两趟公交车,一趟是通向十里工业区的1路(1959年九江仪表厂建厂),另一趟是开往化工厂、二电厂、炼油厂方向的5路,很显然这两趟都是为工厂设立的。

五七二七站

火车站

  若去研究九江公交车开通的历史和频次,更可以从中看出城市发展的进程。从1959 年开设的 1 路,到数年后陆续开通的其它班次,公交的班次呼应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直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城市有多少路公交。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乘坐公交车的城市居民的比例有所降低,但公交车永远是一个城市活力的表现,是城市道路交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烟水亭站

3. 公交101

  十几年前,1路车被改名为101路。同时,又诞生了一群102、103等线路。由于本人上下班不需要交通工具,因此很长时间也没有搞清楚这些三位数的车号如何区分,偶尔坐车,总要对着车牌纠结半天。咱们国家的发展又是日新月异,这些站的名字总是在变,常常还是谁有钱就听谁的,某个站可能今年叫红旗养猪场,明年就改成高老庄夜总会。

四码头联盛广场站

  过了很久才明白,其实这些三位数车号的公交,全是 1 路的分支,他们在浔阳区的浔阳路、长虹大道等主干线路上穿行,最后一定走十里大道,到十里大楼后再分向各处。只有 101 路,继承了 1 路车的原始线路,并由长虹立交桥延伸到火车站。其余的 102 到 108 路,都是 101 的兄弟。

十里大楼站

  今年由于病痛,每日需要去医院,又无法自己开车,就坐了挺多次10x编号的公交。与前些年相比,现在的公交车并不拥挤,10x 系列的兄弟们又多,等不了一会儿涌过来好几辆,既廉价又快捷。不少公交司机喜欢以一分钟 20 次以上的频率按喇叭,刺耳的声音穿透重重阻碍,让你相信体态庞大公交永远是街道上的霸王龙。与之相比,出租车就是一条条窜来窜去的猎狗,私家车如同呆头呆脑的绵羊,开得再猛的私家车,也只是发情的公羊。

  病好了之后的某一天,突然想到,这么多年从未完整地坐过一次 1 路车。于是就从家门口坐到 5727,再到火车站。之后又专门坐了两次,有时在雨天,有时是晚上。

一对带孩子的小夫妻,上车后开心自拍,旋即睡去。他们是从医院回来?还是回家看望父母?

  101 路早上六点半就开行了,我起不了那么早,没法体会早上班高峰期的状况。上午八点之后,从 5727 上行车也略显拥挤,很多人持老年证,只乘坐几站,到了第六医院下车,看得出是来买菜。

  下午四点多和晚上十点半,中学下课,车上挤满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很多人还拿着书在背诵。101 上行线的最后一段总没有多少人,长虹大道上有很多路公交,101 从立交桥延伸到火车站的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九江站

  到了末班车,更没几个乘客,零星的两三个,在终点火车站下车。之后,公交车驶入停车场,在调度员的指挥下,整齐停靠。一辆瑞风商务车开过来,倒在调度室门前,不一会传来“哐当哐当”的铁箱子响,这是在搬运一天收到的硬币。

停车厂调度亭

  夜更深了,普普通通的一天就这么过去。明天,这些沉睡的公交又会被唤醒,轰鸣在每天往返的道路上,周而复始。即使有改变,总也是那么缓慢,就如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火车站停车场

4. 关于本次摄影

  这一回是想做个尝试。

  虽然从事摄影教学也有这么多年,依然还是摄影爱好者的级别,与同行在一起,前后左右都是大师,自己更感到羞愧而渺小。

  这些年也算是走过不少地方,到了无数景点。然而却愈加觉得,对身边并不熟悉。

  于是想试试用普通的角度采撷生活。

  为了进行纪实摄影,专门借了只腾龙的35定。用起来才发现,这种镜头架在5D3上,举起来就是为了引人注目。腾龙的35定也并不好用,弱光下对焦如拉风箱,好一会也没法按下快门。这时候,一台黑色小巧的索尼黑卡十分讨巧,既不引人注目,又能快速完成拍摄。

本次使用的拍摄设备

  公交车的拍摄环境不是一般的恶劣,窗外的高光与车内的阴影形成极大的反差,稍不留意就会过曝。更不用说,这种摇晃的状态在白天都没法满足安全快门,ISO至少要调到1600,而索尼黑卡到了这个数值,噪点就已极为明显。晚上,拍摄就只能等停车的时候。

  这就意味着极高的废片率,也拍不到几张让自己满意的照片。当然,我的水平也就这样。

  不过也无需在意。出来拍拍身边人,最大的乐趣在于可以通过相机关注身边的世界,会想对方是什么身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是什么职业,他为什么快乐或者忧郁。

  这才是乐趣。

5. 尾声

  回到第一段,第一次在九江乘坐 1 路车,漂亮白皙的九江姑娘让我这山沟里来的小男孩大开眼界。估计是我表现得过于痴呆,以至于很快就被对方发现。那姑娘极为羞怒地对我嗤之以鼻,然后用扇子掩住了胸口。我本人觉得无地自容。然而她并没有下车,我也没有,因为谁都没到目的地。

夜行车

  公交就是这样,你无法选择和什么人在一起乘坐,无论你是欢喜还是厌烦,只能任由这轰隆的铁皮屋子带着你穿过红尘,驶向下一个车站。

  五百年修得同车行。


说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