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探究慧日寺历史的过程中,对一位僧人的检索发现了一条成语的出处。现有资料显示,本考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如法炮制(发音:rú fǎ páo zhì) 这是一条常见的成语。《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它释义是: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在诸如百度百科等大部分网站中,将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作为这一成语的出处。《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中有:“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 【http://www.zdic.net/c/2/10d/290511.htm】
显然,出处可疑。《镜花缘》刊刻在嘉庆、道光年间(约1820年),年代太晚了。《镜花缘》仅是一部通俗小说,影响力并不大。大多数成语出自年代更早的经典。《镜花缘》里的这段,更像是对这一成语的使用。
继续检索,在少数网站能查到更早的出处。例如,比较专业的“在线成语词典”【http://cy.5156edu.com/html4/9882.html】对“如法炮制”这一成语的出处是这样说明的:宋·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这个出处也不严谨。若不谈印刷版本,哪来的第四卷? 在线成语词典 释晓莹,禅宗人士,字仲温,江西人,生活在南宋初年。他也是位诗人,诗作收录在《全宋诗·卷350》中【http://m./a/7176q/204305d.html】。 查询台湾法鼓文理学院权威的“佛学规范资料库” 【http://authority./】,晓莹禅师壮年时曾游历丛林(寺院),晚年归隐江西临川(罗湖),收集了丛林见闻,包括高僧大德的逸言高行、参禅问道等佛门故事,写成《罗湖野录》,被列为禅门七部书之一。 晓莹禅师资料 注:“禅门七部书”是僧人创作的主要反映唐宋禅林中高僧奇人奇行的佚事小说。其中宋代六部,明代一部。释晓莹以《罗湖野录》及《云卧纪谭》占其中两部。 “如法炮制”出自南宋时期的释家名作,符合成语诞生的规律。《罗湖野录》是对他人言行的辑录,“如法炮制”更可能是某一高僧名士之言,而非晓莹自己的话。 在极少数书籍、论文中,介绍了这一成语在《罗湖野录》中的出处。例如冯志远主编的《教你学成语(下)》、《养生月刊》【2015年 第4期 | 温长路】等,注明这一成语源自《罗湖野录·庐山慧日雅禅师》,并都强调是论述中医药加工而产生的成语。 《养生月刊》 庐山慧日雅禅师,即文雅禅师。他是庐山慧日寺千年历史中最著名的僧人。宋代禅宗史书《五灯会元》等中对他的事迹有所记载。 文雅和尚的传世作品《禅本草》,将禅比喻成一味药材,是佛祖赐给世间治疗众生疾病的灵丹妙药。 查到这一步,找到了“如法炮制”与庐山和慧日寺的关系。本以为就结束了。再想想,却又觉得不对,“若克依此书”的“书”是什么?哪一本书?再看《禅本草》全文,并无“如法炮制”四个字。 考证若要精细,就只有找出处了。《罗湖野录》在《卍续藏经》和《四库全书·子部》中都有收录。找到原文、影印本等发现,《罗湖野录》中《庐山慧日雅禅师》一篇,并无“如法炮制”。这一成语出现在后一篇,即《湛堂准禅师》中【http:///wiki.pl?if=gb&chapter=84058&remap=gb】。 《罗湖野录》四库全书本 湛堂准禅师,即文准禅师,又被称为泐潭(江西高安)文准,也是位禅宗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和慧日文雅禅师为同门师兄弟。 《罗湖野录·湛堂准禅师》中记载,因为文雅禅师写了《禅本草》,文准禅师就写了篇《炮炙论》。炮炙即炮制,是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制药技术。在《炮炙论》中,文准禅师首先要求修禅者应熟读《禅本草》,熟悉禅的“药性”,而后“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这里的炮制,是用金刚手、大悲千手眼等对“禅本草”进行“加工处理”,熬出“汤药”服用。 因此,《禅本草》和《炮炙论》讲的都是修禅,互为表里。前者是将禅喻为药材,谈禅性。后者则讨论的是如何修禅。 这才是“如法炮制”的出处。 维基文库《罗湖野录》 注:本篇句读有误。篇首“湛堂准禅师”应与后文分隔。 总结如下: 成语“如法炮制” 出处:宋·释晓莹《罗湖野录·湛堂准禅师》。而非《罗湖野录·庐山慧日雅禅师》。现有成语词典、论文、书籍等对该成语的详解都是错的。 “如法炮制”源于湛堂准禅师所写的《炮炙论》,内有“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其中,“此书”为文雅禅师的《禅本草》,“药”是禅,“法”是文雅给出修禅之法,并非“成法”。“炮制”则是修禅的过程。因此,“如法炮制”是将佛教修禅比喻为药物的加工,禅是比喻的本体,中草药加工是喻体。 《罗湖野录》日本江户初写本 成语典故(通俗语言描述): 【如法炮制】南宋的时候,庐山慧日寺有位叫文雅的和尚,写了一篇《禅本草》。在这篇文章里,文雅和尚将佛教的禅比喻为一味药物,可以治疗人间的各种病,令人长生不老。文雅和尚有位叫文准的师兄弟,就又写了一篇《炮炙论》,用中草药的加工做比喻,指出了修禅的方法,让人们“如法炮制”,就可以修成正果。 说明: 一周前,经朋友介绍,住进了庐山脚下的慧日寺。寺庙不大,却也有千年历史。我的那位光头朋友嘱咐我:“教授,你过去什么都不要做,只要考察出这个庙的历史。” 好吧,这是第一篇。后面还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