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记忆·马六甲的娘惹餐馆

 _冯晓晖_ 2020-09-12

2019年8月,马来西亚,马六甲市

如果仅在马来西亚各个城市的唐人街上观光,也只会觉得这里颇有中国风而已。但若是走入了华人开设的餐馆、民宿,很可能会感觉时光倒退了数十年。这种倒退不是落魄,而是传统的烙印,这种感受在大陆极难寻觅。

在《寻味中国海外篇 马来西亚的粤式靓汤》中,介绍了吉隆坡唐人街上颇为传统的粤式餐厅,在《寻味中国海外篇 马来西亚的娘惹菜》中描述的马六甲唐人街的小餐馆,岁月的痕迹层层叠叠。这里曾是潮州会馆,又是欧式咖啡馆,现如今主打娘惹菜。

屋内的陈设更传统,你几乎很难找到如年轮般岁月的演变,座椅可能是前几年的,也可能是几十年前的。地面上的瓷砖可能是新铺的,一百年前也是这样。

餐厅只有几张餐桌,不是周末,除了我们一家,就来了两位小伙子,一位是欧美的,一位是马来的,面对面,轻声细语。

六十多岁的老板娘普通话甚好,听说我写美食,就介绍自己丈夫也是美食作家,还出过几本书。柜台后安安静静的老板很憨厚的模样,长相偏马来人种。

走到后屋,见小圆桌上放着一盆小洋葱头,一把小刀,散落着几只剥好的洋葱,一台老式的收音机。显然,我们进门时老板娘才从这里离开。

这是一家夫妻老婆店,老板负责酒水收银做菜的是老板娘,没有帮工因此也就只能摆这么几桌

品尝完娘惹菜,我曾感到困惑:挺普通,太家常。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些菜多是已预加工的,或只经过了简单烹饪。早就炖好的番薯、土豆和肉,大锅菜,预先炸好的鱼,加热浇汁就成,凉拌菜很简单,只有臭豆饼是现做的,也用不了几分钟。

什么是娘惹菜?字面翻译好听点是私房菜,其实也就是家常菜。家庭主妇是华人的后裔,所以既保留了中国菜的某些传统,又融入了马来本地的食材、调料,以当地的炖煮、油炸为主要烹饪手段,而非中式的爆炒。

或许我没找错地方,这就传统的娘惹菜,家常的口味。

再看这小店,想起一个词汇:岁月悠悠。也不知道他们夫妻二人已经开店多久。现代的气息如同停在门口的小车,总也不会闯入这老房子。客人三三两两进来,再出去,娘惹的传统依然不变。

回想国内这些年流行的所谓的私房菜,什么是私房菜?我们总是在忙碌,总是想着扩张,数不清的餐馆华丽耀眼出场,十之八九在一两年内关张。我们总喜欢更新,甚至某些餐馆隔几年就要换个马甲,谁关心长久?

谁能像这样的老夫妻,一辈子守着老屋,开个小餐馆,不图变化,只是过着一种从容平淡的生活?

说明:

本文原计划配四张餐馆照片,因电脑系统崩溃,一时间难以恢复,就勉强做出这一篇。

原创图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