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记忆·吉隆坡的马里安曼兴都寺

 _冯晓晖_ 2020-09-12

2019年8月,马来西亚,吉隆坡

傍晚时分,一位年轻的黑衣女子坐在寺庙的台阶上。看肤色,或许是位低种姓印裔。腿上放着寺院免费提供的食物,长发的她低头慢慢地用手抓着吃。背后,数百位印度神祇的塑像簇拥在庙塔上。远处,一座摩天大厦正在向着天际攀升。


每年的一二月份,大宝森节都将在马来半岛各地的泰米尔聚集区被隆重庆祝。吉隆坡最热闹,庆典是一场游行,起点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马里安曼兴都寺,终点是市郊的黑风洞。

庆典的奇观当然是身上刺穿背着卡瓦第的信徒们(见《马来西亚的黑风洞》)。兴都寺到黑风洞有二十几里地,很难想象这些肉身上挂着几十斤东西,皮开肉绽背后还有鞭子抽的的信徒们,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走完这条路,信仰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马里安曼兴都寺是吉隆坡最古老的印度教神庙,位于老城区唐人街附近。寺院最醒目的是大门上的五层庙塔,塔上雕塑了200多个印度神祇,繁缛、生动、精致、艳丽、写实。之前也只是在尼泊尔观赏过印度教寺庙,看来印度南北的建筑风格差距很大。

寺庙不大,信徒们或静坐,或供奉祭拜,或轻声细语与光膀子的祭司交谈。

寺院全天提供免费食品,是那种全素的咖喱饭和鹰嘴豆,盛在一张黄纸上,手抓着吃。祭司并不在意前来索要饭食的是信徒还是游客。

我要了点鹰嘴豆,带着女儿一起吃,也顺便歇歇脚,打量着眼前的神殿与庙塔,全然不解。


这些丰满多肉的神像,好像和咱们没什么联系。其实,源自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山水,人物、工笔都是印度、西域传来的,更不用说雕塑和寺庙建筑。

为什么,这个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到了近代竟然如此陌生?无论是我们对它,还是它的人民对我们?

有机会,走一趟印度吧。


撰写本篇学到的小知识:

马里安曼兴都寺供奉马里安曼女神。那么,兴都寺是什么意思?

兴都就是Hindu,这个词在汉代被译为“身毒”,南北朝,变成了“天竺”,唐代,定为“印度”。“兴都”通“印度”,兴都寺就是印度庙。

原创图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