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马来西亚,吉隆坡市。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中厅,地面瓷砖具有强烈的伊斯兰风格。走到楼梯上回首,大厅的长凳上坐着两位妇人。右边的一位,一袭黑衣,佝偻身体,神态平和,是典型的马来女子。左边一位青衣黑裤扎头,盘腿拧动举手机,无一刻安宁,明确的印度低种族妇女神态。左右代表着大马民族的两个主要构成:马来及土著,70%,印裔7%。 大马国博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体量规模赶不上国内一般的地级市博物馆。大马的人口及面积仅相当于重庆市,历史更是短得只有几百年。博物馆有四个展厅,我走出第一个展厅就对女儿说,四个展厅构成一定的这样的:原始厅、马六甲王国历史厅、殖民史厅、现代(建国)史厅。一圈下来,毫无意外。这是个简单明了的国家。 每个游客都会有主观情绪,我也不能免俗。周一,在国博里游览的人不算多,一圈走下来,却感觉到博物馆对历史的展示总是缺少什么。至始至终,围绕着那主体的70%,排名第三的7%被无视,排名第二的23%也很少出现。其实,英殖民早期,华裔占了50%。 离开时才注意到,博物馆内的观众,除了我们这种外国游客,本地的好像只有排名第一的民族,带着骄傲的神态,第二民族没有,第三就是这位总在自拍刷存在感的印裔。在大马游历后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现实。 马来西亚国博外景以及印裔,再附两张。 原创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