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瑶医盈亏平衡理论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药膳中的应用

 369蓝田书院 2020-09-12

范丽丽1,李 彤2*

(1.广西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 瑶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瑶医药是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盈亏平衡理论是瑶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探讨该理论在广西少数民族药膳中的应用,为其推广奠定基础。


瑶医药是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作为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瑶族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与养生保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瑶医理论的生命观和疾病观对于疾病病因的阐释、药物的运用、诊疗技法的选择以及养生保健的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盈亏平衡理论是瑶医理论的核心[1],本文对该理论在广西少数民族药膳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1

 盈亏平衡理论

1.1 盈亏平衡理论内涵[2]

盈者,满也,莫不有也,为实而有余、库中富余之意。亏者,空也,莫不缺也,为虚而不足、仓底少粮之境。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一样,盈与亏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成为瑶医学阐述机体的生理情况、病理转归以及养生保健等理论的重要载体。

瑶医学基础理论认为人体必备两个系统:肉身生理系统和灵魂生理系统,揭示人体其实是以两种生命形式并存,前者以“味”为养,后者以“气”养,《六节藏象论》中的“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即为此意。人体两套系统保持平衡,和谐统一,构成了盈亏的诸多关系,而平衡则是最高法则,任何一方失衡都会影响对方的存在状态,最终导致疾病产生。因此盈亏平衡即是健康,盈亏失衡即为生病。

1.2 盈亏平衡理论的应用

1.2.1 盈亏平衡理论与疾病 盈亏理论指导瑶医药应用时,主要用于判断机体盈亏平衡状态。瑶医所言之 “盈”,是指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病理状态。瑶医病因学指出痧、瘴、蛊、风、痨、瘟、虚等病因是导致机体进入过盈状态的主要原因。 “盈”之状态,常表现为外感病证的初期和中期,或是慢性病之痰毒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证,临床可见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症状,而病症以感冒发热、便秘尿闭、腹胀腹痛、四肢肿胀、关节疼痛剧烈等为主,甚至满而溢,发生脑出血、呕血吐血、崩漏大出血等危急情况。

瑶医所言之“亏”,是指以正气衰为主要矛盾的病理状态。瑶医病因学指出人体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是造成亏的主要原因。正气不足与邪气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应。因亏导致的临床表现为低热、安静、声低气微、腹痛喜按、二便自遗、脉虚无力等,病症为二便滑泄不禁、肌肉松软、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腰酸腿软、重度贫血、多汗易感冒、内脏下垂、小儿脚软难以行走、毛发脱落、面黄肌瘦,甚至出现大汗暴出不止、亡阳、虚脱休克等危急情况。

瑶医审症治病首先需判断机体不平衡之所在:盈则满,满则溢,溢则病,故出现脑溢血、血山崩等症。同样,亏则虚,虚则损,损则病,故出现眩晕、贫血、哮喘等症。通常遵循“盈则消之,亏则补之”的“风亏打盈”治疗原则。

1.2.2 盈亏平衡理论与药物 瑶医学治疗用药须在“盈亏平衡理论”的指导下,熟练掌握“风亏打盈”的治疗原则,精确运用“盈则消之,亏则补之”的选药配伍原则,使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达到双重盈亏平衡,方能祛除病邪,使机体痊愈。瑶药最常用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归纳起来分为风药、打药两类。“五虎”多为打药,“九牛”具有养血固肾益精、舒筋活络的功效,多属风药。“十八钻”可通达经脉、透利关节,适宜瘀阻、湿滞的患者,多属打药。七十二风用途极广,属风、打药相兼。总之,治疗盈症以打药为主,治疗亏症以风药为主。

2

盈亏平衡理论在药膳中的应用

2.1 药膳组方原则

瑶医药膳方多为相对固定组方,由主药、配药、引路药组成,分别相当于中药方剂中的君药、臣药、使药。在盈亏平衡理论的指导下,瑶医药膳组方遵循其特有的风打配伍原则,“非风不足以调滋,非打不足以去暴”[3]。

2.2 辨证施膳举例[4-5]

2.2.1 邪盈不盛而正亏不衰 主要特征:正亏邪盈,但未至正衰邪盛,无器质性病变指标,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或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不亢盛,正气不甚衰弱,则正邪双方相持,病势迁延。主要症状: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兼自汗、面色淡白、短气、动则气喘、倦怠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或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或壮热、口渴、汗出、脉洪大,兼见燥渴、心烦、背微恶寒等。 膳方举例:①罗汉果猪肺汤。组成:罗汉果1个(约30g)、猪肺250g、姜片10g、黄酒15g、盐3g。制作方法:将猪肺冲洗干净,切块,砂锅煮水,水沸后放入猪肺,撇去浮沫,加入罗汉果、黄酒、盐,改用微火炖煮1h即成。功效为补肺润燥、止咳化痰,适用于广西秋季保健。②瑶族民间保健凉茶方。组成:九节风9g、(鲜)茅根30g、土甘草10g等。制作方法:将上述各品煎水,代茶饮。功效为清热祛暑、生津止渴,主治夏季暑热亢盛。

2.2.2 邪盈过盛而正亏不衰 主要特征:邪气亢盛,正气不甚衰弱,症状明显,病势处于发展的态势。主要症状: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或壮热、狂躁、声高气粗、四肢肿胀、关节疼痛剧烈、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甚至满而溢,发生脑出血、血山崩等危急情况。膳方举例:①醒病药膳方。组成:茅屋蕉心(野芭蕉果实)适量、厚朴心适量、猪心1个、朱砂(水飞)0.3g。制作方法:上药共蒸熟,除厚朴心外,其余1次吃完,每日1剂,连服3日。服药后查看背脊心(命门穴至大椎穴一线心脏对应部位),若出现红点或淡红点,则用消毒针刺破挤掉黄水。功效为清泻心火、滋补阴血、镇心安神,主治心火偏盛之醒病(相当于心脏病、心悸等)。②仙桃桑斛红姜茶。组成:石仙桃30g、桑白皮15g、石斛全草30g、红姜6g。制作方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效为止咳化痰,主治风寒咳嗽。

2.2.3 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 主要特征:在正气祛邪的过程中,邪气渐退但正气大伤;或由于患者素来体虚,正气无力驱尽病邪或邪气深伏伤正,正气大虚,余邪未尽,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态势。主要症状:食欲不佳、失眠多梦、容易疲劳、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或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等;或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虚细数等;或疾病多且易反复、患病后恢复慢等;或病程长、伤口愈合缓慢等。 膳方举例:①瑶药一身保暖养生汤。组成:一身保暖20g,黄花倒水莲15g,牛大力、当归藤各10g,土鸡500g。制作方法:上述各品煲汤食用。功效为清补滋阴、补肝益肾、补气活血、强身健体,适用于气血虚少的妇女及中老年人。②黄花倒水莲煲猪脚 。组成:黄花倒水莲10~15g(鲜叶60~150g)、猪脚250g。制作方法:上述各品同煮,饮汤食肉。功效为补气血安胎、强壮筋骨,适用于产后或久病体虚者。

2.2.4 邪盈过盛而正亏过衰 主要特征:邪气盈盛,损伤正气,正气亏衰,或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日趋低下,不能制衡邪气的侵害作用,邪气进一步发展,机体受到的损害日趋严重。主要症状:纳少或吐、自利等;或大汗淋漓、身热肢暖、烦躁不安、口渴咽干、唇干舌燥、肌肤皱瘪、小便极少、舌红干、脉细数无力等;或大汗出、汗冷、身凉恶寒、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蜷卧神疲等;或体虚乏力、面色晦暗、消瘦、剧痛、神情淡漠、气息微弱等。膳方举例:①消瘤汤。组成:肿瘤藤30g、鸡肉100g。制作方法:加水炖煮1h,每日1剂,频饮。功效为扶正祛邪,适用于气血双亏之肿瘤患者;②月水不通方。组成:来角风、益母草、香附子、月月红、一身保暖各10g,猪肉150g。制作方法:以上各药加水武火煮开,再文火炖煮1h,每日1剂。功效为行气散瘀、活血补血,适用于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者。

3

结语

药膳发源于我国饮食文化与中医食疗文化。作为瑶医学的常用治疗手段,其应与瑶医学其他理论一并得到重视。盈亏平衡理论是瑶族人民在长期医疗养生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其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药膳领域中的应用遵循了“盈则消之,亏则补之”的基本原则,亟待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参考文献:

[1] 覃讯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99.

[2] 李彤.瑶医核心病机“盈亏平衡理论”初探[J].广西中医药,2011,34(3):43-44.

[3] 覃讯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17.

[4] 罗金裕.瑶医效方选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5] 李彤,唐农,秦胜军.实用瑶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