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夫随笔(四十)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夜明珠2016 2020-09-12

老年人的7个心理特征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不断加快,如何实现老人的 “八有生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修、老有所交、老有所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话题。那么,老年人有哪些心理特征呢?

    1. 感知觉的老化 (视、听、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

    感知觉的老化,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 脑功能下降,记忆的减退 

    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记忆能力变慢、下降,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再认能力尚好,回忆能力较差,能认出熟人但叫不出名字。

    老年人的记忆减退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并与健康状况、精神状况、记忆的训练、社会环境都有关系。

    3. 思维的老化 

    老年人的思维衰退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考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概念形成、创造性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都减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时期要差。

    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老年人的思维特点是常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思维迟钝,联想缓慢,计算速度减慢,计算能力减退,尤其是心算能力。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4. 智力的老化

    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病理改变:50-60岁智力突然明显减退,最常见为痴呆症智力可塑性。适当干预,可延缓智力减退。   

    5. 情绪的老化(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老年期情绪强度和紧张度相对减弱,表现为不易生气,也难消气。老年期情绪的快感度个体差别很大,常见有易消极、抑郁,易烦躁、害怕,情感脆弱,容易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和领域畏惧、甚至拒绝等。

    6. 意志行为的老化 

    意志,是指人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进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当人步入老年后,许多老年人由于体力和精力不足,以及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困扰,常常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这种思想的存在必定会造成意志的消沉和精神的空虚,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7. 人格的老化(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等)

    人的特征或个性,包括素质、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 和性格等心理特征。老年人的人格与增龄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波动的一面,而稳定多于变动。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猜疑、心胸狭窄等。

   ( 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2019-03-13 09:43 )


【百度图片: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