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靖难之变时,朱棣借兵8万给朱权,并承诺平分天下,结果如何?

 昵称535749 2020-09-12

2020-09-11 16:13

华人号:杂谈天下

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不同的故事,而明初的历史中,"靖难之役"这段往事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1399年,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燕王朱棣正式起兵对抗建文帝。当时建文帝手握百万大军,而朱棣只有一藩之力,虽然一藩之力都是精兵强将,但是与的百万大军作战无疑是以卵击石,然而朱棣却意料之外的成功了,这其中离不开的是朱权的帮忙。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自古以来,伴随着君王一起创立天下的有功之臣,如果不选择韬光养晦,告老还乡,明哲保身,那么下场都不会很好。而朱权就十分聪明,不贪功,不贪钱,更不居功自傲,虽然朱棣曾经许诺朱权平分天下,但在成功的帮助朱棣夺得天下之后,选择了功成身退。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朱权的善谋,让的得到了善终。

时势所迫,顺其自然

顺应天下时势,才能成就大事。而朱棣起兵就是顺应了大势,"清君侧,靖国难"这个理由也是找的相当的好,顺应了民心。但是当时的朱棣,还是实力有些欠缺,用鸡蛋碰石头难免是自取灭亡。但是朱棣是聪明的,他寻求了盟友,在深思熟虑之后,他找到了握有重兵的朱权。

朱权,是燕王朱棣的异母弟弟,真正的一奶同胞。生于公元1378年,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年龄最小,他比燕王整整小了十八岁。也是获得宠爱最多的小儿子。在十三时,朱权就已经被受封为宁王,而且封地在北方军事重镇大宁。从这样的封赏中,就能够看出来,朱权在当时是非常受到宠爱的。

靖难之变时,朱棣借兵8万给朱权,并承诺平分天下,结果如何?

而且朱权,并不恃宠而骄,也不是不学无术,在朱棣靖难起兵时,朱权才二十几岁,但是虽然年轻,也是有了一定的积淀的,而且出生在皇家,从小耳濡目染,心机和韬略还是学不少的,可以说实力却不容小觑,以善谋著称。根据史料记载,在当时,朱权就已经带甲八万,且拥有战车六千,可以说是十分富裕有实力的军队了。

在建文帝上位以后,就开始找各种理由和事端先后废了好几个藩王,而且不停的在削弱各藩王的实力,历史上写的比较多的是湘王朱柏被逼自焚,代王、齐王等都成了阶下囚。很显然这么做,特别容易失去民心。但是建文帝丝毫没有收敛,还有继续做下去的趋势。当时,朱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也是渴望着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收拾一下如此乱的局面。也看得很清楚,自己拥重兵守国门,建文帝是不会放过他的,暂时没动只不过是还没有到出手来而已。

靖难之变时,朱棣借兵8万给朱权,并承诺平分天下,结果如何?

放弃骑墙,荣辱与共

在朱权还没有想明白自己将来要如何做的时候,四哥朱棣早就盯上了他,并且在已经举起了反旗的情况下,并没有顾忌的来找他共商大计了,朱权虽然善谋,但是毕竟从皇宫里出来的太早,政治敏感度还是不够。按理来说朱棣成了大明王朝的叛逆,此时,朱棣前来,必定是要有所求的,但是朱权并没有拒绝和朱棣见面。

也许是对于建文帝的积怨已久,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建文帝的大刀就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所以,明知道朱棣已经造反,却还是迎接了朱棣的到来,毕竟在天下形势面前,朱权早晚都是要做一番选择的。

靖难之变时,朱棣借兵8万给朱权,并承诺平分天下,结果如何?

政治形势已经逐渐明朗,朱棣此番的来意也是不言而喻,无非就是想拉朱权入伙,因为朱权的兵马实力也是值得一拉的,但是当时的朱权,还是有一些摇摆不定,在他的认知范围内,造反的一方即使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有觊觎他人江山,巧取豪夺之嫌,所以,当朱棣初来乍到,他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回复说还想考虑考虑。

朱棣早就料到了朱权的态度,他一点都没有着急,面对弟弟的"骑墙"行为,朱棣一面给朱权打感情牌,一面偷偷的派人去重金收买朱权的重要将领朵颜三卫。他先是给朱权开出了空头支票,许诺日后若是胜利便平分天下。然后,用重金收买了朵颜三卫。让朱权不得不成为了自己的帮手。

靖难之变时,朱棣借兵8万给朱权,并承诺平分天下,结果如何?

按理说,朵颜三卫都是十分厉害的角色,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收买的的。但是朱权的这支劲旅原来就不是大明的嫡系军,军队里的士兵有很多都是蒙古人,而这些蒙古兵有点像现代的雇佣军,谁给钱就替谁干活,无所谓真理和正义。朱棣找朱权喝酒的时候,朵颜三卫就已经被重金收买了。

关键时刻,显示神威

在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朱棣能够取得成功,这其中的胜利因素也有很多,虽然建文帝不懂指挥打仗,一顿瞎指挥,但是百万官兵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朱棣的胜利,不仅跟他久历沙场有关,和他所培养出来的虎狼之师有关,更和朱权的那几万精锐部队有着很大的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是朱权的朵颜三卫及时参战,为整场战争带来了希望和勇气,恐怕朱棣是很难成功的。

那是在浦子口之战时,朱棣率领的部队节节败退,眼见着已经没有了回天之力,而朱棣也都已经着手准备"议和"了。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将朱高煦领着朵颜三卫生力军及时赶到,让一边倒的战局迅速白热化,发生了新的变化,让必败无疑的朱棣扭转了战局,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这救命的朵颜三卫,就是宁王朱权的得力战将。是在朱棣起兵后,威逼利诱从朱权那里成功收买的。那个时候,为了说服朱权加入他的阵营,一起合伙干大事,给朱权画了一张平分天下大饼,而朱权也是没有其他的选择,虽是被忽悠着加入到了造反阵营中,但也是其自己的选择。

宝刀入鞘,颐养天年

在朱权的大力协助下,朱棣靖难成功,最终赶跑了名不正言不顺的侄子,自己坐上了皇位。随着战争的结束,跟随着朱棣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朱棣并没有忘记,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而此时,他也并没有忘记朱权,只是只字不提平分天下的事,和朱权还是一副好兄弟的模样,但是已经在暗地里偷偷的搞小动作了。

他先将朱权改封到了南昌,一个并不重要的地界,而且还亲自写诗送行,虽然没有兑现 "平分天下"的诺言,但也是兄友弟恭的模样。转年刚过,便开始寻找事端,让人密告朱权不法,虽然最后没有追究,但也算是给了朱权一些警告的意味。

而朱权也不是迂腐的,很快便看清了问题的本质,没有哪个帝王能够容得下功高盖主的功臣,若是还想平平安安的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交出手上的兵权,在家里关上门老老实实的读书最安全。公元1448年,朱权过完了自己"逍遥散人"的一生,寿终正寝。

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辱,归来白首笙歌。朱权在朱棣起兵谋反的时候,也并不是无路可走,盲目的选择了支持朱棣,而是在权衡了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这一生,过的也并不十分容易,小时候受尽荣宠,而到二十几岁时,担惊受怕,怕受到责罚和牵连,而后又跟随哥哥朱棣,帮助其夺得了整个天下,最后,看清了形势,主动放弃了兵权,看书赚钱,在还不到30岁的时候就颐养天年。

朱权能够善终,而不是在政治的漩涡里不知所措,成为牺牲品,不得不说朱权也是有着一定的智慧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是不相信朱棣给他画的说要和他平分天下的大饼,在他的心里早就已经有了预判,人在不同的境遇里,说出的许诺也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若是真的相信了,才是真的傻了呢。他的韬光养晦,再一次的告诉世人,无论功勋多么卓著,战争结束后,功成身退,才是一个人最明智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