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教学一辈子

 元霄2017 2020-09-12
□ 钟文(广东)
  教师节来临,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我那生前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的父亲。
  父亲这辈子, 虽没有干过惊人之举,但他在有生之年,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奉献给了孩子, 奉献给了他钟爱的乡村教育事业!
  在父亲的履历表上,记录着他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的足迹。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风华正茂的他,被当地的教育部门吸收进教师队伍,当上了一名乡村小学的公办教师!
  起初,父亲被分配到一所离老家十多公里的石葱小学任教。父亲刚去报到的那天,一群衣衫褴褛,满脸尘垢的孩子看见他这位新老师的到来,都围拢过来看热闹。
  这所学校原是一间废弃的宗祠。教室阴暗潮湿,门窗破破烂烂,时有老鼠窜来窜去,教室里满地都是垃圾及老鼠屎,不时散发出一阵阵混浊难闻的臭味……
  没有一张完整的桌凳, 所有的板凳,都是用红砖从两头垒起,上面搁一块长木板; 课桌也是用破门板钉成的,桌面凹凸不平,百孔千疮。板书用的黑板则是用一块旧木板涂上黑油漆,再钉到墙上。
  摆在面前的这些困难,并没有把父亲吓倒。
  第二天, 他找当地的村干部商量,从村中砍下几棵大树,请来木匠造了一批新桌凳,并及时修理好门窗,还买来石灰,刷新课室,教室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 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父亲每月的报酬只有七公斤的大米。少得可怜的这点粮食,又是青壮年的父亲哪吃得饱? 他只能每天在煮粥时多加些水,把粥煮得烂成糊状,然后加进些菜叶,这样,每天就可以多吃上几碗。教学之余,他会到学校附近的荒岭上种点红薯、瓜菜。等到哪天半夜饿得无法入睡时,他便起床煮上两个红薯。
  由于长期的饥饿和营养不足,再加上繁重的教学工作,父亲的身体一直很瘦弱。 特别是在1963年春夏之交时,他全身出现了浮肿, 还一度晕倒在讲台旁。
  1964年初, 父亲因工作成绩显著,被提升为校长, 并调去三角塘小学工作。虽然职务变了,但父亲始终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他依然担任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这时的父亲,除了白天要给学生上课外,晚上还得披星戴月,走村串户,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家访中,了解到一些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父亲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难题。一次,他在家访中发现有位姓戴的学生父亲早亡,母亲早已改嫁,他只能依靠年迈的爷爷和奶奶, 所以常常交不起学费。从那以后,父亲每个学期都从他那微薄的工资中, 留出一部分来替这位学生交学费和伙食费用。
  “师者父母心”,几十年来,父亲一直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并付诸行动。
  1980年, 父亲到退休的年龄了。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辛勤耕耘了30多年的教学园地。退休后的父亲,心里却仍然牵挂着学校的工作。 他经常抽空回到学校,协助校领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1997年到现在,父亲离开我们已有23年了。 在新中国成立后第36个教师节的前夕,我写下了这些文字,谨以此献给我远在天国的父亲, 愿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安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