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道适往,著手成春——董玉山牡丹

 雪小石 2020-09-12

与道适往

《天香》霍春阳题

“写生”一词,古已有之。如北宋画家赵昌,自号“写生赵昌”;宋《宣和画谱》载画家易元吉“尝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足见其重视写生的程度;明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有“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之说,清代画家邹一桂在其《小山画谱》中,将“写生”单列一节专而述之,如此等等。这里所说的“写生”本义是:走进自然,融入自然,体悟自然。自然包括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界中的万物。其关注的重心是美术家本体与客体之间所产生的真切感受,这其中采用了诸如包括目识心记、对景模写等方法。与当下所说的“写生”,具体到仅仅是“对景写生”,或是纯以相机记录景物相比,其外延要宽泛的多。

《一枝春》霍春阳题

写生作为整个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与创作实践同等重要。可以说,两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阶段,不可分割,并且在整个美术创作过程中呈现出此消彼长、循环往复、互有交叉的状态,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写生是“心传目击之妙”,创作是“写于毫端间”。写生是感受,创作是表现(而不是再现)。当写生过程中所生发的感受深刻而充沛,必然的会支配或指导一个阶段的创作主题以此感受为主旨;而当以这种感受为主旨的创作渐渐由激情四射而至心平气和时,则又要进入写生状态,寻求新的体验与感受,接着再进入新一轮的创作……具体到画家个体美术创作时,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当写生与创作之间的这种状态呈现良性发展时,会成为向艺术纵深发展的动力。

(以下作品图片尺寸较大,请横屏观看)

中国画中有“写景造境”之说,这是画家在客观的基础上的主观表现,这里可以引用南朝宋画家宗炳文字来做解释。他在《画山水序》中说: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就是说:画家作画是先将自然形象通过视觉反映在头脑中,根据画家自身的素质修养,通过加工、取舍、提炼后,形成艺术形象,然后很好地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应目”就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会心为理者”就是在客观的基础上的主观表现。古人观山、游山、居山,画出胸中的山水,也是一个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张彦远提出来的著名观点。这个观点自提出以来,一直为画家们所遵循着,这是用于创作实践的一个基本的创作方法。“外”“中”相对应着是“客体”“主体”,就是以自然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但不是再现生活与自然,通过画家的艺术加工,将艺术形象尽其善的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写生虽然尊重客观对象,但不可以是纯粹的写实,中国画的写生应该是提炼,是意象,是个组合的过程,这是中国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著手成春

将写生的感受移入创作中时,有的时候结果并不能尽其善的表达出来。这无可厚非,因为观念与表现手法之间有一个寻求和谐的过程。尽管不能尽其善,但只要是真感情、真感受,就要去画,画过后再回头总结。真,就是尊重自己的心性;真,恰恰是艺术所遵循的一个原则。

真情实感,心手双畅,这应该就是自如的绘画境界吧。但是,要想长时间的处于这种创作状态并不太现实,即便有,也只能是短暂的一个阶段。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影响,诸如想法与手法之间的问题、守成与求新之间的问题等。

董源长居江南,故得“淡抹青岚成一体”之评;李成隐籍营邱,尽得苍茫勃郁之气势;范宽足履华原,所作溪山显示出造化之雄奇伟丽;倪瓒舟迹太湖,一派阔远峻拔散淡之逸趣……看看中国美术史中的记载,就会发现但凡自成一家者,均有其艺术母题以及这个母题所存在的自然环境。这是一个有着共同特点的现象。这特点就是:这些大师或名家都热爱生活与自然,关注生活与自然,在自己生活多年的区域中,在自己寻常习见的生活中,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这些个体的体验与感受融入到创作中,体现在作品中,慢慢地积淀成有着独特面貌、属于其个体的理念与图式。

这其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是写生过程,更多的是这些大师或名家都有着“写熟”的心境!写“生”易,因为新鲜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人的关注,更容易调动起观者的情感积极性;而写“熟”难,在寻常习见的环境中能捕捉到、并保持着新鲜的感受与体验,长时间的将感受与体验融入到创作当中,最终成一家风貌,则是不容易的。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的是绘画的“写意性”,这种“写意性”是民族文化性的体现,就是对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包括哲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的综合立体的传承。

天津霍春阳传统绘画艺术研究室

本研究室将培养注重传统文化、传统绘画学习与研究,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高层次的书画专业人才。研究室是霍春阳先生在天津设立的唯一绘画艺术研究室,便于与霍春阳先生学习与交流,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这块求知的肥沃园区共同追求新的艺术高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