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三思而后行

 顺其自然88 2020-09-13

文:清说

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三思而后行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出身于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通《史记》。

他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也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仅看他的头衔,就足以看出。此人的确非同一般,智慧超人。

进入仕途后,他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去世之时,获得清朝国葬的最高优待。去世之后,他的子子孙孙依旧都能平安又获福。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九个字: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事业上,他一生的思想和智慧,在中国历史上都颇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三思而后行

事不拖

《曾国藩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处事易决断。他还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致败。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都离不开这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做事拖拖拉拉,懒惰多余勤劳。

不妨看看自己,或是看看身边那些平庸之人,是不是在生活中,或在工作中,身上大都有着懒惰的特质。

懒惰,会让人没有追求,没有目标。或者说,如果有人生追求的目标,那就是,凡事“差不多”足矣。

曾国藩在军中时,每日闻鸡起舞,每天坚持写日记,反思自己的不足,每天坚持阅读历史书籍,饭后坚持写字不下半小时。

在曾国藩看来,人之气质源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可以改变其气质。

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三思而后行

话不多

曾国藩认为,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那些不论在什么场合,总是说话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之人。

曾国藩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他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

所谓祸从口出,最忌讳的就是,言语不走心和为人自负和自满。

说出不恰当的话,或为了自我夸耀,撒谎吹牛,不切实际。如此一来,不仅会给自己招致灾祸,还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遭人嗤之以鼻。

总之,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又喜好口无遮拦之人,终究都难成大事。

所以,曾国藩做人做事的处世之道,他事不拖、言不多、人不作。他举止端庄,坚守底线,平心静气,做人低调。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

就像他在家训中说的: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者,自不居胜。

在常年修身养性的磨练中,曾国藩练就了他一生从容不迫、处事不惊的优良品质。

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三思而后行

人不作

很简单,所谓不作,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能把握好度。

《曾国藩家训》中有言: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也就是说,在为人处世中,曾国藩认为,要保持低调,拿捏有度。

关于做事,曾国藩还有一言: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我即做之。

《大学》中这一段话也在告诉我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人的话无不在忠告后人。人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唯有遇事不冲动,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方能做事踏实,成就自己。

所以,每一位成功人士,他们身上大多都具有相同的特质。那就是:自律、坚持、低调,有大格局、大气魄、大智慧。

一定有许多人在感叹:唉,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

那就慢慢学,慢慢做。学一点,做一点。在点点滴滴中,一定能凝结出属于自己的智慧。总有一天,不但自己受益,还能影响子孙后代,兴家旺族。

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三思而后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