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风诗社千村拾韵苗寨乡专贴

 蒲风诗社 2020-09-13

--蒲风诗社千村拾韵专题--


千村拾韵是蒲风诗社大型系列专题“诗意长垣”活动的主要课题之一,发起于2019年,2020年全面启动,旨在发掘乡村文化,抢救即将消失的民俗传说、乡村逸事,诗以志之,歌以咏之,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自活动启动以来,会员们积极创作了大量作品,为了方便收集编纂,特设此专贴。

--收集要求--


1、时间:

本帖长期有效,请大家务必收藏保存

2题材

强烈推荐绝句

3、要求苗寨乡下属村庄,格式如下:

长垣 于建奎

苗寨乡5首

马占村

逝水千回入海奔,沧桑易换百年村。

也曾草莽英雄在,淘尽黄沙尚有魂。

注:马占村始于明朝(万历)初年,由山东菏泽北35里马常寨迁入河北大名府、东明县城西25里辘辘拐龙王庙,因明清更代战争马兴明为红花会头领,战后改为马家寨,历经300余年,文兴二贤(学堂、大弦戏)、武兴(大红拳)武馆。后因战乱洪灾,其村民大部迁出。民国5年,余民百余口西移2公里现址马占村。

长里村 新韵

纯朴如斯长里村,外出少壮老耕耘。

而今迁往蒲东去,是否家家不再贫。

注:长里村在武丘乡北部,省重点贫困村。

茅庄 新韵 

结草为庐方有村,三十六巷古风存。

两度迁民缘大业,蒲州青史也留痕。

注:茅庄历史上有过"三十六巷、七十二堂"的美誉,这可能是古人崇"九"的习俗。无非是说"历史悠久,古文化浓郁"。山西迁民大榆树来到这个茅草丛生的地方,起名茅茨庄,慢慢的转变成茅庄。

苏旧城二首

荒草砖丘何处村,人同老叟对黄昏。

倾谈直到蛙声晚,带去乡愁月一痕。

东榆东去大河横,回顾残垣认旧城。

落照苍烟留不住,明朝或许只余名。

注:苏旧城村位于苗寨乡正东黄河岸边,与东西旧城相邻,100多年前三村所处地为旧县城,现因长垣市建设需要,搬迁至长垣市东北罗镇屯,所剩一片断瓦残垣。

何店村

坝里残垣草易秋,由谁记取做乡愁。

别来回顾身成客,不改黄河滚滚流。

4、提交:

微信专题留言

5、补充说明

其他村庄作品请自行按乡镇为单位汇集整理备用。

--诗社简介--


长垣市蒲风诗社立足豫北,社兴古蒲。戊戌年杪春成立,有常务会员三十多人,普通会员三百之多,理事23人。诗社成立当年,出刊第一期《蒲风》,至今四期。19年启动“诗写长垣,千村拾韵”宣传活动,旨在挖掘长垣历史,讴歌长垣文化。采风行程近两千公里,作品近三百多首篇,为创建诗词之乡不懈努力。





人当如蒲
中直有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