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3首冷门好词,千年后拿出来,令人惊艳不已

 真游泳的猫 2020-09-13

南唐后主李煜是历史上第一流的词人,留下了诸多绝唱。很多朋友都会背诵李煜很多好词好句,比如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如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比如说“人生长恨水长东”。

当然,李煜也有一些词,相对冷门,并不被广大老百姓所熟知。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一起来欣赏李煜3首冷门好词,千年后拿出来,令人惊艳不已。

第1首,《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这首词的作者尚有牛希济、晏几道的说法,不过一般认为是李煜所写。词作背景是李煜的从弟李从善留在宋朝,无法返回南唐,于是李煜写下这首词作为怀念。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首词只是单纯模拟思妇的感情,并没有太多的深意。孰是孰非,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回到词上面,上片写景,先点出“辘轳”、“金井”、“梧桐”三物,不单是写景,还另有寓意。井辘轳的循环滚动与思念的辗转反复相通,往往是女子思念的象征。汲水是女子之事,故井边常常是女子的怀人之所。古代的井边多种梧桐,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常见的悲秋意象。

“辘轳”、“金井”、“梧桐”这三者位置相关,意义相通,常常被联系到一起来写女子的秋思,如王昌龄的“金井梧桐秋叶黄”,与这里的“辘轳金井梧桐晚”,有异曲同工之妙。

百尺虾须在玉钩,写景从户外到户内,也是倒装手法。因为女子将珠帘卷起,才会有首句“辘轳金井梧桐晚”的景物描写。

琼窗春断双蛾皱,琼窗体现女子身份高贵,春断既是继承上面的“惊秋”,同样代表希望的断绝。双蛾皱,是女子的外在神态,触景伤情,而难以排解。

“九曲寒波不泝流”,本来想让鱼儿送信,但是河水九曲八弯,鱼儿不能够溯流而上,书信难以抵达。于是,女子的相思之情只能够自己消化排解,使得她陷入了绝望痛苦之中。

这显然是情感酝酿的极致,令人感觉到女子压抑无法释放的情感。愁绪本来无关梧桐鱼雁,但是女子愁绪寄托,就使得这些景物都带有女子的愁泪。整个词读起来确实让人很有感触。

第2首,《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这首词也是写女子闺怨,也是写秋天的愁绪,不过时间变为了夜晚,而情感也更加深沉。开篇先写头发和装饰:乌云般的秀发上,扎着一条紫青色的丝带;美玉做的梭子,簪在头发上;身上穿着一件用丝罗织成的薄衫。

这三句先声夺人,显示女子的美貌与高雅。但是紧接着“轻颦双黛螺”,双眉似皱不皱,巧妙过渡到下片的景色描写。

秋风秋雨愁煞人,何况还有芭蕉,雨打芭蕉真是惆怅,如此长夜如何消遣?最终“夜长人奈何”的反问,仿佛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令人一下子感受到女子心中的愁闷。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自然是数字词的运用,一、双、三两,这些数字将愁绪量化具体化了,使得读者可以轻易感受到女子内在的情感,就算是千年后也依然被触动。

第3首,《望江南》: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这首词是南唐亡国之后,李煜忧愁懊悔中的表达。李煜亡国之后,经常以泪洗面,更经常做梦想起了当年的往事。

在大名鼎鼎的《望江南》中,李煜梦见了“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往事,恰恰可以验证如今梦醒之后“断脸复横颐”的悲痛心情。

至于“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一来是满腔悔恨无法说,二来故国情怀不能说,这是因为李煜身为囚徒的尴尬处境,让他欲说还休,无法明白表达内心之情。

伤心之时,和亲人朋友倾诉之后,心里会好过很多。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但是李煜却不能和别人说自己心中的痛苦。他只能在诗词中含蓄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李煜最终还是忍不住向人倾诉,最终也引起了宋太宗的猜忌。相传宋太宗赐予李煜牵机毒,让李煜永远无法说话,也让李煜彻底肠断。

“肠断更无疑。”这一句悲痛至极,正是李煜最后的哀鸣。写这首词时候的李煜,多半已经感觉到自己苟延残喘,时日无多了吧?千年之后,这一点愁苦之情,还能够让人无限同情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