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王朱橞:永远在投机的亲王,最终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思雍 2020-09-13

前言:在明太祖的众多子嗣之中,有这样一位亲王特别喜爱投机。此前两次的投机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可最后失败的那一把却把所有的家当都赔了进去。

明太祖朱元璋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是元末义军首领郭子兴。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感念郭子兴当年的恩义,不但追封其为滁阳王,还封其小女儿为惠妃。这位郭惠妃深受朱元璋宠爱,共生三子二女。分别为皇第十二女永嘉公主、皇第十五女汝阳公主,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皇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和今天本文的主角皇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谷王朱橞:永远在投机的亲王,最终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郭子兴剧照

九大塞王之一

朱橞生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4月14日,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册为谷王。同年五月,朱元璋设兴州中护卫为谷王护卫,并命朱橞往山东临清训练士卒。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下旨于宣府兴建谷王府,洪武二十七年又令北平军士筑宣府城。一切就绪之后,洪武二十八年三月谷王朱橞正式之国宣府。当年四月,改宣府左、右二卫为谷王宣府左、右二护卫,兴州中护卫为宣府中护卫。谷王朱橞就此成为明初九大塞王之一,是大明王朝北部防线的重要一环。至于朱橞封国宣府,为何会被册为谷王?对此《明史》做出了解释。

谷王橞,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籓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所谓的上谷地,指的就是始建于战国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的上谷郡。朱橞在朱元璋诸子中排序靠后,故而像秦、晋、燕、周、楚、齐、鲁等春秋时代大国的封号都已经被兄长们瓜分完毕,不得已才已封国地古称为封号。

谷王朱橞:永远在投机的亲王,最终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宣府镇

由于宣府地处边境,谷王并没有像他那些兄长那样得到一万石的亲王岁禄。据《实录》记载,当时谷王岁禄仅仅五百石。

谷府远在边地,民少赋薄,岁且给五百石。—《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二》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谷王护卫被抽调跟随燕王朱棣及都督杨文一起前往开平备边,随行的还有北平都司、行都司和宁王护卫。而武定侯郭英则率领辽东都司和辽王护卫前往开平迤北屯驻。朱元璋的这个布置隐隐透着对着燕王及其护卫的全方面监视。

命运的转折点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这位建文皇帝在江南地主集团的支持之下,对自己戍守边疆的叔叔们展开了雷霆万钧般的大力清算。一时间周五、齐王、代王、岷王纷纷被抓,湘王甚至被逼自杀。

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之中,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7月12日,燕军兵临怀来,朝廷大将宋忠率领的三万官军瞬间土崩瓦解。宋忠被俘,官军战死数千人,余部大多投降。怀来的沦陷,让谷王大为震惊,毕竟宣府距离怀来不过90公里。万一燕军继续西进,自己是战是降?战则万万不是这位四哥的对手,降的话谁知道燕王还能蹦跶几天。进退两难之下,谷王想出一条妙计,那就是'逃跑',这样两不得罪。

随着代王被抓,谷王南逃,辽王回京,燕王、宁王造反,明太祖朱元璋苦心经营的北境防线,就此彻底崩溃。

谷王朱橞:永远在投机的亲王,最终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燕王靖难

南逃之后的谷王一直悠哉游哉地待在南京,做他的富贵王爷。朝廷和四哥在前线杀得血流成河,反正也和他没有关系。但是让他再次没想到的是,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四哥的大军竟然渡过了长江,杀到了南京城外。

当时皇帝朱允炆还打着'以拖待变,坚守待援'的主意,因此包括谷王在内的在京亲王被派往朱棣军营求和。朱棣不但对朝廷的意图心知肚明,还将计就计趁机策反了谷王。6月13日,朱棣按约定来到谷王守卫的金川门外,而朱橞则指挥谷王府护卫官军打开金川门,为朱棣进入南京立下头功。

改封长沙

可以说谷王的这两次投机行为,都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回报。第一次逃离宣府,让他免去了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既不得罪朝廷,又避免了和兄长兵戎相见。第二次打开金川门,更是让他的地位得到了火箭似的蹿升。

朱棣登基之后不惜成本对谷王朱橞及其所属护卫官军进行嘉奖。朱橞本人增禄三千石,谷王护卫指挥佥事张兴升为都督佥事,仪卫正张成升为都指挥使,宣府中护卫指挥佥事刘清升为都指挥同知。此外谷王府护卫官军受到赏赐的官军合计587人。

当年十月,朱棣将朱橞的封国由苦哈哈的宣府,改为没有刀兵之祸的长沙。长沙此前有潭王旧王府,稍加修葺即可变成崭新的谷王府,可谓十分便利。

10月22日,谷王正式之国长沙。为了弟弟到封国之后生活无忧,朱棣大手笔地给出了'马二十四匹,鞍二副,银五百两,钞三万六千锭,锦十匹,纻丝、绫罗各六十匹,绢百九十匹'的赏赐。当然作为回报,谷王三护卫必须予以裁剪。最终宣府中护卫改为长沙护卫,其余官军设宣府左卫和右卫,分别屯守于保定和定州。

谷王朱橞:永远在投机的亲王,最终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谷王乳母墓地出土银锭

来到长沙之后的朱橞仗着朱棣的宠爱,横行无忌。不但'长沙之民苦之',连朝廷重臣他也不放在眼里。永乐七年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忠诚伯茹常赐告还乡,道经长沙。因为没有按照规矩前去朝见谷王,被朱橞一纸诉状直接告到御前,都察院劾奏茹常有违祖训。于是这位朝廷大员被打入锦衣卫大牢,此后还不明不白地死在狱中。

茹常,湖广衡山人。在建文朝就是兵部尚书,朱棣即位后,晋封忠诚伯,仍以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极受重用。茹常的儿子茹鉴也被封为宗人府仪宾,配以秦愍王之女长安郡主。这样一位朝廷重臣,因为没有到谷王府上拜码头,就被活活弄死。谷王朱橞气焰之嚣张,可见一般。

此外永乐十二年的时候谷王乳母张妙寿去世,朱橞竟然将其葬于自己王陵之中,还为她殉葬了两名婢女。这座王陵在本世纪初被发掘,位于湖南长沙望城县蚂蚁山一带。

利令智昏

也许是在长沙称王称霸惯了,让朱橞产生了他也可以和四哥掰掰手腕的念头。他在长沙藏匿亡叛,造作舟舰、弓弩、器械,教习兵法战斗之事。又大建佛寺,造天成阁,私度僧千人,昼夜所祷祝诅。

此外他还捏造了一个'十八子得天下'的谶语,称自己作为太祖第十八子,就是天命之选。当然可能有读者会说谷王不是第十九子么?朱橞确实是朱元璋第十九子,但他的哥哥朱杞早夭不计入伦序,所以谷王就成为了十八子。

谷王还是太小看了他的那位四哥,即使是谷王府护卫之中,也有朝廷的大量眼线,比如那位因金川门之功得到升迁的都督佥事张兴。张兴在有一次去北京奏事的时候,就向朱棣密报谷王有不臣之心。二人间的对话如下:

先是谷府随侍都督张兴因奏事北京,密言于上曰:'橞阴养死士、造战船,有不臣之心,宜豫为之备。' 上曰:'朕待橞厚于诸王,岂当有此?' 兴言'愿陛下察之。有如臣言不实,甘就显戮。' 上曰:'朕徐察之。'—《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八》

从对话立可以看出,朱棣对谷王意图谋反这件事是十分震惊的,因为他确实无法想象谷王谋反的理由是什么。但是张兴既然已经把这个话说出来了,那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若不能扳倒谷王,茹常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于是张兴在回长沙的时候路经南京,特地求见当时在南京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密奏朱橞的造反阴谋。并且说道:'臣已具言于上。上以至亲之故,若有未信臣言者。今言于殿下,幸他日免臣连坐也。'朱高炽遣人急报朱棣,朱棣却依然举棋不定。

谷王朱橞:永远在投机的亲王,最终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蜀王朱椿第三子崇宁王朱悦燇因为和父亲有矛盾,竟然离家出走,逃到了谷王朱橞这里。我们上文说过蜀王和谷王是亲兄弟,因此崇宁王往亲叔叔那里寻求庇护,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崇宁王朱悦燇和他的堂兄建文帝朱允炆长得可能是太像了,谷王见到侄子之后大喜过望,觉得起兵的机会来了,他悍然宣布'建文君初实不死,今已在此。'为了争取哥哥的支持,谷王派王府典宝刘信给哥哥送信,里面有'德苍时不可言桓文之事,桓文时不可言德苍之。'这样辞意含蓄的暗语。笔者才疏学浅,实在看不出是什么意思,有大能的话还望不吝赐教。

谷王似乎忘记了他这位哥哥可是当年在南京亲眼看着自己岳父凉国公蓝玉,是如何被千刀万剐的,他怎么会有胆量造反。7月22日,蜀王的女婿顾瞻从成都赶到北京告变。顾瞻是靖难功臣镇远侯顾成的侄子,蜀王派他来自然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朱棣得奏以后叹息道:'朕何如待橞,乃有此心!' 遂遣敕符金牌召朱橞前往南京。十月,朱棣回到南京,将蜀王奏章交给朱橞自己查看。

橞惭惧栗栗,无一言自辨,但曰死罪死罪,惟上天地大恩全其生耳。—《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一》

当时成国公朱勇、都察院左都御史刘观同文武群臣三番五次上章要求将朱橞'割恩正法'。宗室亲王楚王朱桢等也上奏请求将朱橞'按法诛之'。思考了四个月以后,朱棣才做出了最终决定:

谷王橞以谋逆,削爵为庶人。革其护卫及长史司等衙门。—《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五》

朱橞一共有7个儿子,长子朱赋灼封谷世子,次子朱赋熻封醴陵王,其余5个儿子因为年幼尚未受封。朱橞被废为庶人后,谷世子朱赋灼和醴陵王朱赋熻也被同时废为庶人。再多提一点,被朱橞宣称是建文帝本尊的崇宁王朱悦燇虽然被送回蜀王府,可是在一年后的永乐十六年八月去世,没有谥号。作为一个去世时候已经26岁的成年郡王,居然没有谥号,这是很罕见的。

谷王朱橞:永远在投机的亲王,最终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为谷王之死背锅的明宣宗

结语:朱橞被废之后,他的谷王护卫官军自然也要取消。从《实录》记载来看,朱棣对这个弟弟真是够好,谷王护卫光有明确数字的就高达七千人,甚至还不止。

敕都督冀中马聚往湖广调长沙护卫官军三千戍守辽东,二千戍宣府,二千戍保安诸卫,余调山东缘海六卫。—《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在百度百科之中记载朱橞死于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不知史料原文何在,因为《明史》中并没有记录谷王的最终结局。但以笔者看来,这条记录是存在疑问的,证据在朱瞻基之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实录》中:

(正统元年十一月)乙巳,直隶新安卫奏:'永乐十五年,以本卫公署居谷庶人,臣等暂于徽州府廊房治事。今庶人死,家属取赴京,臣等宜复旧治。其妻妾、子女殡埋屋旁者,请迁葬城外。'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十四》

从这段记录我们可以读出几条信息,第一谷王被废之后,即全家迁来直隶新安卫,居住于本卫公署。至于新安卫,则只能在徽州府廊房办公。(新安卫是洪武元年所置,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属中军都督府管辖。徽州府管辖、、、、、六县,府治也在歙县。)

第二谷王应死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从新安卫急不可耐向朝廷请求搬回原公署办公来看,他们已经忍了太久的时间。如果谷王死于宣德三年,他们何至于等到8年之后才来向朝廷开口呢?可能还有人说谷王家属在正统元年'取赴京',不能代表谷王也死于这一年吧?但以谷王敏感的身份,不是等到他死后,家属怎么会迁走?

综上可见谷王最终应在正统元年善终,此时他也已经是六旬老者。不知道在这近20年的囚徒生涯之中,谷王可曾为当年的轻率而后悔?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谷王仅剩的7名眷属被朝廷送往南京安置,从天顺年间的记录看,当时还活着的是谷王第六子朱赋焮。但此后朱赋焮绝嗣,谷王终于没有后人流传下来。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英宗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