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用贝壳当货币,为何穷人不捡贝壳脱贫?古人的智慧让人折服

 美丽新世界L 2020-09-13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字,其他的绝大多数文字都是字母文。所以其实汉字的学习是相对更简单的,因为你看看那个字的“模样”,就算是不知道它是怎么读的,也能知道他大概是个什么意思。比如“资、财、货、贵、贩”,我们看了它的字形之后,大概就能知道这些字跟货物、财产有关系,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古人曾经以贝壳做货币。

古人用贝壳当货币,为何穷人不捡贝壳脱贫?古人的智慧让人折服

《管子》当中记载“汤以基山之金铸币”,司马迁说,高辛氏以前就有了龟币、金币、刀币,中国货币的发展可谓是相当的早,而且相当的丰富了。作为一个大陆国家,海产品在中国一直是比较热销的商品,而当时的文明中心在关中一带,周、秦都崛起于此地,对于当时的中国古人来说,无论是海里的珍珠,还是贝壳,都是宝贝。也是出于这种原因,贝壳成为了货币。

那么,为什么古人不去海边多捡一点儿货币拿回来让自己脱贫呢?其实这就要说到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和“五服”制度了。

古人用贝壳当货币,为何穷人不捡贝壳脱贫?古人的智慧让人折服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有许多人讲,中国古代是没有经济学的,或者经济学非常落后,这是不正确的。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后世的国企、宏观调控、盐铁专卖,都出自于它,这本书就是《管子》,管子出生于公元前723年,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子赞叹他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管仲指出,经济天下,以人为本是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这是与现代经济学完全不同的。在现代经济学当中,经济就是为了赚取更多的美元,而在管仲的经济体制当中,经济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沟通天下物质的流通,让某些地方缺乏的物质流通进去,让某些地方过剩的物质流通出来,而流通的中间物就是货币。

古人用贝壳当货币,为何穷人不捡贝壳脱贫?古人的智慧让人折服

因为货币要承担起流通中转站的作用,所以货币的量必须跟当时的物质财富的价值的量相匹配,用现代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得防止通货膨胀,所以作为货币的东西必须得少,如果太多了就没有意义了;同时这个货币还得能够长期保存,不容易损坏,否则大量的货币被损坏了之后就会造成通货紧缩。贝壳在当时同时符合了2个条件。

为什么贝壳的数量少呢?因为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古时候将天下以天子为中心分成了几个圈子,关系从亲近到疏远,距离从近到远分别是:

古人用贝壳当货币,为何穷人不捡贝壳脱贫?古人的智慧让人折服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对于“要服”“荒服”来说,天子是不直接统治他们的,只需要他们给自己每年上贡一些土特产就可以了,而当时远处大海的小国家应该也是属于这些上贡土特产的势力,贝壳当然是他们的特产之一,这些东西对于关中地区都是非常稀缺的,诸侯当时的朝贡每年最多也就1-2次,也就没办法制造“假币”。

古人用贝壳当货币,为何穷人不捡贝壳脱贫?古人的智慧让人折服

这些贝壳只有在稀缺贝壳的中原地区才被当作货币来使用,当地的穷人当然也不可能千里迢迢地跑到海边去捡贝壳。至于那些处在海边的蛮荒势力——大家家里都一堆贝壳呢,谁要你的贝壳?所以不得不说,古人在经济学方面的智慧,让现代人也感到折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