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达五明佛学院,觉姆和孩子们,世界最大女性修行地的最美风景

 _冯晓晖_ 2020-09-13

2014年6月,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

在色达五明佛学院,除了那另所有人震撼的海洋般的棚屋,还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学院中竟有很多觉姆。藏语中称女尼为觉姆,即女尊者。严格地说,学员不是尊者,不过抬高称谓总没有错,就好比很多人将藏僧称为喇嘛,其实真能成为喇嘛(上师)的僧人百里无一。

在西藏比例最高的黄教(格鲁派)寺庙中,我没遇到过觉姆。传统上的西藏妇女地位很低,更不用说在宗教领域,我印象中女活佛只有一位。为何在这佛学院中,觉姆竟占了半壁江山?据说另一个规模极大的亚青寺(有上万僧徒),觉姆也占有很高比例。

我想,这也是最古老的宁玛教派能够在川西再次兴起的原因。色达五明佛学院建立之初,就制定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方略。据说这里的教学、考试很严格,但对学员资质、性别、民族并无要求,不仅招收藏族男女,也欢迎内陆来的汉传佛教的男僧女尼。

学员分男女有不同的居住区,并划定了彼此不能穿越的界线。有人说宁玛派的戒律规范没有黄教严格,僧侣可以娶妻生子,其实是以讹传讹,将历史与现代混淆。现在的宁玛教,受比丘戒(出家)就不能结婚,学佛期间也不允许。

皈依不能结婚,但不代表结婚后不能皈依,所以在佛学院觉姆居住区,就有一批陪伴母亲读书的小朋友(也有来跟着姐姐的)。他们也穿着红色的僧袍,天真活泼,成为学院里的一道风景。

年纪还小的,就牵着妈妈的手一起去上课,年纪大一点,还能做些家务,就如上图这位,下山去背水,那一桶的分量可不轻呢。

有时,棚屋里住着不止两代人。那回我在山坡上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却见不远处棚屋顶上蹲着位胖大的中年觉姆,正在焚烧塑料、沥青一类的东西,看得出是屋顶与烟筒结合处漏水了,她在笨手笨脚地修补。棚屋中的生活就是这样,别去指望人家帮忙。

一边传来声音,是位老觉姆,她颤颤巍巍地爬上来,之后是位八九岁的孩子,最后一家三代都站在屋顶上。孩子觉得很有趣,母亲却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写到这里,就来聊聊我所理解的佛学院和女性学习佛法的问题。最近几篇发表后,在一些网站中收到不少留言,其中有少部分读者对寺院、僧徒表示不解甚至贬损。

首先我们认为自己接受的教育模式才是唯一且正确的。全世界除了东亚的儒家文化圈,所有主流宗教在各个国家都曾担负教育职责,所谓的现代教育——欧洲的大学制度——就源起于基督教修道院。

色达佛学院的五明源自印度文化,有大小五明之分,其中“大五明”包括工巧明(工艺学)、医方明(医学)、声明(声律学)、因明(逻辑学)和内明(佛学)。“小五明”为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历算学。

发现没有,佛学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它的知识结构是不是与欧洲早期大学很相像?只读四书五经的汉文化古代教育体系值得骄傲么?即使到了现代,我们谁在读书生涯中学习了大小五明所涵盖的知识体系?

藏地的佛学院并不只是教佛学的,它是一个依据藏文化传统开设的学习机构,与汉地的国学馆性质相同,在知识体系上甚至更先进。

因此,请不要将佛学院的学生当成僧人,把他们看成内陆的大学生就行了。佛学院的学制是六年,高级的(相当于内陆博士)是十三年。我猜测,学生中应有较大比例未必能拿到毕业证,最后出家受戒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就是来读书修行的,以后做个在家的居士。

传统教育当然也包括儿童,您也不用担心这些孩子是不是处于失学状态。我不知道色达的佛学院中是否有,但在笔者《问道》系列中,就介绍过黄教寺院中的学堂,胖大喇嘛敲钟摇铜铃,一堆半大孩子嘻嘻哈哈背包上课,与内陆的中小学差别仅是服饰,我们是校服,西藏是红色的僧袍。

笔者在《西行漫记》和《问道》两个系列中,对藏传佛教中的某些历史和现状也进行批评,但针对的都是身居高位的为了权力欲望不惜勾结外部势力、鱼肉欺压百姓所谓的大喇嘛们,或者是被贴了层层金箔美化的人物,从未指责过普通百姓、僧人的宗教信仰。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信仰的权利,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更不能以己推人,对和我们同样的老百姓,就如在这里学习的藏人男女们,尊重人家的选择就行了, 既没有必要捧上天,更不应该横加指责。

我真心觉得,更应当肯定在色达五明佛学院读书的藏族女子们的选择。传统社会中,她们在家庭中承担着最大的辛劳,却处于最低的地位。读读藏族历史就知道,藏族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远低于同时代的汉族妇女。

一生中能有那么几年,能够独自一人离开家庭,读书修行,哪怕是带着孩子,哪怕生活清苦,她们乐意。觉姆们发至内心的笑容是佛学院最美的风景。

这道美丽的景色,代表着藏族最下层(在这里读书的大多是藏族平民百姓)妇女权利地位的提升,也是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莫大的功德。

上面这两幅照片,曾经出现在《影像记忆》系列中,其中一幅多年前获得过摄影奖。

照片拍摄于佛学院山顶的坛城旁。孩子在筑路用的石子堆上逗狗玩耍,时不时站起来张望,一定是在等妈妈。

之前我一直以为ta是位秀气的男孩子,后来意识到,这里所有的僧徒,无论男女老幼,都剃着这种短发。再来看面容、装饰和姿态,应当是女孩。

您觉得呢?

《影像记忆》色达佛学院系列,本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

原创图文,请勿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