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味剂的诱惑

 衡膳营养师 2020-09-13
N
L
P
营养最前沿

最新最前沿最实用的营养动态

甜味剂的诱惑
人工甜味剂饮料可能会增加食物摄入


  无热量人工甜味剂(NAS non-caloric artificial sweeteners)在全世界作为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在食物和饮料中用以替代天然甜味剂,比如无糖汽水和无糖糕点等。这些人工甜味剂不但满足了舌尖对于甜美滋味的需要,而且因其不含糖、不参与人体代谢过程、不产生热量,从而被认为是安全且有益的,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尤其是那些需要减重,或者是患有葡萄糖不耐受以及2型糖尿病的人。

  但事实上,目前科学界对于甜味剂的可供支持的研究数据依然匮乏且具有争议性。


  近年来,随着这种NAS减肥饮料及减肥食品渐入人心,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流行病学研究的大数据揭示了一个现象,使用人工甜味剂的食物或饮料的确有可能对全世界肥胖和糖尿病的泛滥作出着“贡献”。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少科学家对于其中的机制这一谜题发起了冲击。

  2016年7月,澳大利亚教授G. Gregory Neely及Qiaoping Wang(貌似是中国人,赞一个)等研究人员在业内响当当的大咖杂志《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人造甜味素对大脑调节食欲功能的影响,并且证明它们能改变人的味觉。

  研究人员先用果蝇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该研究小组分别让两组果蝇在超过5天时间里分别摄入添加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的食物和天然含糖甜食。结果发现,前者比后者多摄入约30%的热量。

  研究人员也在小鼠身上实验,连续7天给小鼠喂三氯蔗糖甜味剂的食物。研究人员发现,和果蝇一样,小鼠摄入量超出了自身需求50%,也高于食用天然含糖食物的摄入量。

  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人员勾勒出大脑中负责人造甜味剂诱导饥饿效应的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 大脑中存在一个被称为“奖励中心”的区域,它能把感觉到的食物甜度和身体对能量的摄入量联系起来,当甜味和能量失衡后,大脑会重新校准并且增加总能量的消耗。换句话说,你骗了味蕾,但骗不了大脑,当大脑只检测到甜味但是却未检测到实际的能量时,它便会启动饥饿应答通路,令糖类变得更加的可口,从而驱动了食物摄入量的增加。 


  此外,在2014年9月,以色列科学家Eran Elinav曾在另一顶级杂志《Nature》上发表文章,证实人工甜味剂能够改变小鼠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并引起糖耐量下降。

  当然,动物实验是不能完全适用于人体实验的,目前的结果也不能作为推荐饮食的标准,但会为以后甜味剂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如果要问我意见,目前的看法是,无糖可乐还是不喝的好,白开水不能喝吗?

原文:
1)Sucralose Promotes Food Intake through NPY and a Neuronal Fasting Response
2 )Artificial sweeteners linked to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作者介绍
 
徐嘉蔓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Charite医学院 营养学博士在读

作者:徐嘉蔓   编辑:秦玉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