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部以“突出”为特征的疾病治则

 六合桂枝 2020-09-13
    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 器官,一 旦出问题,不是死亡就是严重影响人的生存质量!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保养,等到发病阶段,往往已不可逆转!即使不致命,也留下或轻或重的后遗症!
   如果按照西医的分型,头部的疾病名称就多到您不愿意去记!丹易医派的分法很简单,一个是以“突出、鼓胀、怒张、眩晕、充血、剧烈疼痛、红肿”等为特征,一个是以“昏、软、睡、无力、空痛”等为特征!从中医角度来说,一个是阴,一个是阳,一个是相对的“实”,一个是虚!今天,借一个甲亢病例来说明一下头部疾病的治则!
    甲亢病的症状(消瘦、易饥、多汗等)可以有也可以无,左、右双眼外突(比如右外突22mm、左24mm)、巩膜充血(通红)、水肿、流泪、怕光,视物模糊不清、眼圈发黑,检验指标有问题(FT3、FT4高,TSH低)西医用激素、甲巯咪唑片(他吧唑)、甲状腺片,控制稳定后长期服用维持量。一般都推荐碘131放 疗!部分人效果还可以!
头部以“突出”为特征的疾病治则

头部以“突出”为特征的疾病治则      头部以“突出”为特征的疾病治则

    这个案例是用了西医手段,普通中医也用了一百多服药无效!后来患者的丈夫自学中医,反复检索后选择了朱良春大师弟子邱医生的“舒肺达肝平突汤”治疗,短期内取得是明显效果!(生黄芪、北沙参、夏枯草、鹿角霜30、云母石各30g,枇杷叶、淅贝母、射干、炒川楝子、生白芍各15g,制香附12g,甘草6g);服药2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巩膜充血(通红)、水肿、流泪基本全部消失,眼圈发黑的面积大幅缩小且颜色变浅,只是怕光,视物模糊不清没有什么变化;双眼外突度有明显减轻,左眼外突由24mm减小到18mm;右眼外突由22mm减小到15mm。继续服用此方,又连续服用了30剂,可这30剂的疗效就不明显了,双眼仍然非常怕光、视物模糊,眼圈发黑无进一步变化;后加入白芥子15克、紫苏子15克、莱菔子20克,每天吃枸杞子30粒。此方服14剂后,自觉眼睛舒服许多,眼圈发黑颜色淡多了,眼突也似乎有点又退缩了。又继服20剂后发现效果明显,眼圈发黑完全没有了,怕光、视物模糊不清好了许多,眼突退缩更明显了;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奇迹确实是出现了,眼突度为:左外突12mm,右外突9mm(原右22mm、左24mm),继续照此服药,又服40剂后,双眼外突凭肉眼已经不太看得出了,去医院眼科检查,双眼外突度都只有4-5mm了。
点评:枇杷叶、淅贝母、射干:均有清热化痰,消肿散结作用,简言之,通畅淋巴系统的;夏枯草,炒川楝子,生白芍,制香附清少阳热(肝热),理气行气,敛肝(降肝压),生黄芪、北沙参,甘草补太阴;鹿角霜、云母石补少阴,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均是降气化痰的,强化淋巴系统功能才能降脑压;脑压的高低完全由脑淋巴来调节,2003年前,全世界医学界都没有确定脑有淋巴,现在事实摆在那里,所以中国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认定了“脾”太阴控制“气、水”的运行,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知识,脑压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几个脑室的“水”运行!脑里面属于“阴”的范围,太阴、少阴、厥阴均上传于“脑”,所以,凡有“胀、突”类疾病,根源于“阳”,脑内却无阳,那这些“胀、突”类病从何而来?来源是相应的“阳经”经气,阴经经气要传输部分给阳经,反过来,阳经经气也要传输部分给阴经,以达平衡!但因为阴经虚,阳经经过传输过来后,无法回传阳经,留在阴经里了,这就是所谓的“虚热”;所以脑病的主要方面就要在清虚热上多下功夫!上方如果加上清虚热的知母、龙骨、牡蛎会更好;有明显的 阳明表证(脸黑)明显的阳明经证(眼充血、视物模糊等)加石膏、葛根效果会来得更快,更明显!平时保养,可以用荷叶、山楂、银杏叶、贝母、薏米、陈皮这些平和的食药二用产品来保障淋巴系统的畅通!
    因为脑为肾所主,善后以补少阴为主,兼顾其他二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