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月母亲节 | 母爱,不仅如水,也如山

 印象黄陂 2020-09-13

【母亲节至,掌上黄陂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也希望,为人子女的我们,千万不要只在特定的节日才想起特定的人……以下内容,纯属掌柜碎碎念,文字稍长,诸位包涵!】


掌柜曾经七口之家

其实一直想写点儿关于母亲的文字,可一直也未能下笔。近日看黄磊写给他女儿的信,信中说“想法一直有,但一直拖,怕再拖就给忘了……”是啊,不能拖,如若再拖,我怕我也给忘了。

母亲节至,念亲悠悠,就着这情意,为拖拉划上句号,动手抒怀。母亲长长一生,我该写点什么呢?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本书,哪怕,她再平凡、再普通。那,掌柜还是随心所致,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对于母亲的幼年,我一直以为她跟她那个年代的广大农村妇女一样,因时代而艰辛……只是,上次归家跟父亲的聊天中才得知,她的艰辛背后,有着自己更为辛酸的过往。据父亲说,我外公当年抗美援朝回来,做了乡里公社书记,我以为那个年代的乡村应该是纯朴无洁的,可,彼时偏有谗言起,说外公在男女关系上有问题,入狱(当然,后来平反,子虚乌有的事)……而后某年,他老人家越狱跑回家,在自家地里挖了地窖,藏身于此。

自己父亲的归来,母亲是欣喜的,哪怕,是逃出来。从此,母亲每日三餐送食物,并且,还尽量送稍好一点儿的。那个时代的农村,食物是大大的缺少,凭空又多张嘴吃饭,家里又哪还有粮。母亲没有妥协,她拼了命地挣工分,好换粮给自己的父亲。那时,十二三岁的母亲,就跟着成人一起,出工干活,她跟大人们一起参加田间劳动,她跟成年男子一起,挖塘挑泥巴……再后来,外公终是被发现了,终是被抓了回去。我不知道,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而言,自己的父亲因谗言被抓再被抓,她是怎样的心情,但我清楚,她当时宁愿再苦再累,都希望把父亲留在身边,哪怕是收着藏着……

据父亲说,大舅伯当时在部队当兵,某次出差广东,车祸,牺牲他乡(前两年,大舅伯的儿子也就是我大表哥奔赴广东——据说广东那边相关部门为当年烈士寻亲问祖——找到了大舅伯的墓,母亲为此还耿耿于怀,说没带她去看看)……大舅伯走后,留下妻儿,当时,我那大表哥好像未满岁,于是,年幼的母亲开始照看我大表哥,如同带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年。

待到表哥稍大,家里人跟母亲说去上学吧,母亲的回答她后来亲口跟我说过,她说“人家是六岁读一年级,而我十多岁了,还跟他们坐一起,丑得很”,最终母亲不曾跨进学堂门,估计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四姊妹在读书年代,她从不要求我们放下书本做农活,不管何时,她都是把我们推进书本,自己扛下所有……【刚刚写下这两件事时,我细梳理了下,应该是我大舅伯牺牲在前,我外公入狱在后,这样的话,应该就跟母亲当年年龄相吻!】

母亲的幼年,我其实就知道这一点儿,并且,还是前不久父亲提及。一直以来,我出门在外,本着报喜不报忧的原则,每次跟母亲电话或是聊天,总是说着好的,殊不知,她老人家早就如此。哪怕,那些往事一去几十年,她都从不曾跟我们提及……再后来,缘份来临,经人介绍,母亲在她17岁那年嫁给父亲,并于次年,有了我大哥,做了母亲……

人这思绪一旦起头,好像真如泉涌,实则,我这文字才刚刚开始。写到这,才发现上面的文字好像缺失逻辑,本可电话问问父亲确定下具体的时间先后,可掌柜不忍……也罢,这些文字,终究也只是写给自己的,其它什么通顺、流畅、细致、生动等等一切行文手法均不在我考虑之列。掌柜只是想记录,只是想写几言,给母亲。

母亲勤劳、善良。她在生下大哥后的那几年,家里又相继有了姐、二哥及我……在我出生前的那个年代,农村属集体制,也就是大集体年代,父母亲他们每天得出工挣工分,那时,父亲在大集体里是搞机械的一把好手,于是,他就整天摆弄着那些拖拉机,但凡集体里机械出故障、出行要驾驶,就全是他了。可想而知,落在母亲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三个孩子要吃,还有一位老的(奶奶当时跟着父亲)要养,是母亲,没日没夜地操劳,才有了我们的吃喝。

成年后的我们经常听隔壁邻舍提及当年,说当时出工,大家都喜欢跟母亲一组,因为母亲活好速快……记得当时我也问过母亲此事,依旧记得母亲回答我时愤愤的,说出工那会儿,跟她一组谁谁谁偷懒,谁谁谁速度慢,谁谁谁活干不好,我笑问“那你也学他们啊”,这时的母亲到是一脸正经的回答“学不来,只要做起活来,我就想着做好做快,我才不管别人呢”其实,这就是母亲的性格,不多言,做就做到最快最好。

待我出生后不久,农村开始实行承包制——分田到户,后来母亲每每谈及此事时,依旧掩盖不了喜悦,如果说她之前干得好做得快是为集体是为公社,那么此后,这些全是为家里、为自己。打我记事起,母亲每天必早起,并且还得早早起——tuo热(请用黄陂话正确发音,如果硬要用书面语的话,应该就是“拾粪”,至少意思是这样的),那个时候的农村,猪全部散养,于是乎,猪粪随处可见,母亲也就利用这个机会,早起拾这些猪粪收集到粪窖(起晚了可不行,那时很多农村妇女如此)作为庄稼肥料。忙完这,她又下菜地,平土整地除草摘菜,而后回家准备一家七口人的早饭,继而拉开一天农活的序幕。依旧记得,当年夏季收早稻秋季收晚稻后母亲的喜悦,因为她平日的操劳,我家稻子往往比别家亩产稍高,尽管,当年那些稻子不值钱……

母亲心灵手巧。如今我每每在超市或是其它地方看到手工布鞋,都会停足观望,把鞋子拿在手上细细打量,那做工,那质量,真赶不上我家老娘的。母亲,有一台心爱的缝纫机,有一个刷着红色漆的用竹条编的小簸箕(今年才知道,这个竟然是母亲当年的陪嫁品),有一把锃亮的剪刀,有一个用得发亮的顶针,有几大本夹满鞋样的厚书,还有,一大箱一大箱的线头布料……白天,她下地做农活,晚上煤油灯(我都忘了我们那乡下什么时候有的电灯)下纳着千层底,那些年,我们全家的棉鞋布鞋,全出自她手。

母亲不曾读书,骨子里其实有些信奉的,老人的鞋底小孩的鞋底上经常会有一些纳出的图案,记得当年幼小的我问过她“鞋底为什么要纳出这些图案,为什么老人跟小孩的却不一样……”母亲当然无法解释,只是说她的上辈是这样。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更有网络的普及,我知道那些小孩的图案代表希望、祝愿以及辟邪,而老人鞋底的图案,刚代表长寿。

母亲喜欢在秋冬季暖暖的午后,把她那装满做鞋工具的小簸箕拿到门外阳光下,晒着太阳,做着鞋子。而当年的我,也最是喜欢搬个小板凳,坐她旁边看她一针一线。母亲做小孩子的鞋尤其漂亮,她会做成各种样式、各种图案,印象中,她做得最多的是:老虎,猪,兔,各类小鸟,每每做这些动物时,她都会把她珍藏的各种颜色的线(甚至,当时她托人到处买那种金丝线),各种颜色的毛,各种颜色的布角拿出来,全手工缝上去。

直到我们四姊妹长大成人、有家有口,母亲也一直做这些鞋子,不曾停歇。甚至,家里现在还珍藏得有近70双。那70双,是母亲为她曾孙(其实,到目前,孙子辈的一个都还没有结婚,病床上的母亲时时说,还能多活几年就好了,至少也得看看最大外孙女出嫁,添子)准备的。那年下半年,我请她为妻子一亲戚做几双细伢的鞋,她当时没空做,就直接从那70双里面拿了几双,说以后有空了再把这些补上,到后来,她在病床上的时候,她都在说“等我病好了,我就把那几双鞋子补上,以后谁也不能动这鞋子,这些就都是我曾孙们的鞋子了……”

幼年,我们几姊妹的衣服,基本上都是母亲用她心爱的缝纫机亲手裁剪,尤其是夏天的衣服。其实,她根本就没学过裁缝,只是按自己的理解,按其它一些衣服的尺寸,一一裁剪。当年的我很是庆幸她只为我们做夏天而不做其它季节衣服的,那个幼年的我,老是嫌弃,觉得她做的样式不好,觉得她只是把各种颜色的布料搭配在一起,我穿起来显得不伦不类。

当然,这只是当时的理解,用如今的眼光来看,她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手工精细这个自不在话下,单说那些布料的搭配,她也不是糊乱拼凑,而是有选择的进行。现在想想,她当年好像就只在跟我做短裤(外穿短裤)的时候,把不同颜色的搭配……只是,当时觉得穿在身上那个丑啊!现在,很是怀念那些鞋,那些衣,更有那些守候她的时光……如果可以,请再为我做双鞋,做条短裤,做条有颜色搭配的短裤。

母亲好客。初中起,我便经常邀约些知己到家,每每此时,母亲总是忙前忙后,准备饭菜。很多时候,我跟母亲说不用准备那多菜,都是我玩得相当好的朋友,不会在意这些的,只要够了就行。而母亲却老是说“那可不行,你朋友同学来了,我们当然得多做点儿,你让他们多吃点些”。高中后,我带同学朋友归家的次数就更多了,尤其是逢年过节,我们这些同学更是家家转到。

那时,母亲一旦听说我要带同学回家,她早几天就开始安排,各种菜一一准备,有时,她还会抽空包上一顿饺子,自家菜,自做馅,自已包,煮给同学们吃。她当年其实是最喜欢吃芹菜猪肉馅的,我也是最喜欢,可是,大哥成家后,咱家大嫂不吃芹菜,于是,母亲后来就基本以韭菜猪肉馅为主了。同学到家次数多了,她也就一一记得这些同学的名字及住地,甚至,很多同学在菜品的喜好上,她都有所了解,这点,我不如她。后来,我游学出门,成家在外,归家次数少,可每回回家,她总会提及当年那些来过家里的同学,结婚没有,生子没有,现在都在哪里……这些,我不曾跟任何一个同学提及,其实应该说说的,如果说说,他(她)们或许会抽空再到我家一聚,吃上母亲饭菜的同时,也让母亲再好客一回,开心一回。

母亲一生贤惠。我还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村里一些妇女,对子女,对丈夫,对老人,破口大骂,你若与我同年代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这场景你一定不会陌生。可母亲,从来不,对老人,对父亲,对我们四个姊妹,从不曾骂过,甚至,从不曾指责过什么。用父亲现在的话说,他们结婚几十年,不管是以前艰难时期,还是往后顺心日子,他们不曾红过脸,不曾吵过嘴。

有时候我在想,爱情是什么呢?幸福又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父母那里。其实,奶奶那个时候对母亲是不太友好的(当然,这个我是听长辈所说,母亲也曾偶尔提及),可即便这样,母亲都是很贴心很耐烦地照顾着奶奶,从不曾有过一句怨言。做饭做菜尽量考虑奶奶的口感,平日生活,她更是像对待自己亲妈一样,无微不至。关于奶奶对她不友好的话题,其实她从不提的,只是那时躺在病床上,浑身痛得不舒服,才哭诉着说“活着的时候对我不好,现在都不放过我”,母亲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她在某次梦见奶奶后便入院卧床不起。梦中,奶奶冤枉母亲拿了她钱,让母亲还……

母亲其实还是有着很多向往的,她应该还有着很多想做的事……入院初期,她就老跟父亲说,田里还有什么事没做,菜地里还有什么事没做,家里还有什么事没做……知道我要回去看她,她跟父亲说,把家里为我留的花生(母亲种的,一部分准备我过年回去带的,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晒干放着)拿到医院去,我回了直接带走。母亲还说,菜地里白菜很多,放着可惜了,让父亲摘些带给大嫂,自家种的,吃着放心舒服。

母亲住院期间,父亲一直陪着,偶尔回家看一眼,每每此时,母亲总会说,家里的一些菜籽放在哪儿的,让父亲不要动,她病好后回家还要种的,甚至,母亲说明年还准备种点儿棉花,还有花生……母亲转到肿瘤科后的某天,我携妻儿跟丈人丈母娘一起去医院,大哥准备带我丈人他们两老去宾馆休息,母亲执意要用她的钱开房,大哥不让,她说“我有钱,你们怕我没钱啊……”,再后来,母亲让父亲拿出两千块钱,说给我家小伢,也就是她最小的孙子,说这个钱是十岁生日的钱,先给他。我不让,她说“先把钱给他,到十岁时我空着手去就行了……”

好吧,写至此,掌柜真写不下去了,就此打住。

二零一四年九月廿七下午14点35分,母亲长辞,从此,掌柜无妈……

【母亲节,掌柜随性唠叨,无条无理无章法,请原谅掌柜的任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