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陂味道 | 端午艾香 荷蒸粑甜

 印象黄陂 2020-09-13

儿时的端午,还未划入“法定节假日”,掌柜当然得照常上学。那时,我不知道屈原,不知道粽子,不知道龙舟,可这不打紧,至少,掌柜知道在端午这天,要挂艾叶,要吃盐蛋,要吃母亲新手做的粑,更有,美味的绿豆糕。

在那样一个“美食”匮乏的年代,端午的绿豆糕显得尤为珍贵。按黄陂乡下的习俗,端午这天,出嫁的姑娘得拎上几盒绿豆糕回娘家,把这些糕点分赠给自家房份的长辈,俗称“送节礼”。每逢端午放学,年幼的掌柜总会兴冲冲地跑回家,而母亲也似知道我心思一样,一见我进门,便回房拿出塑料壳子包装起来的绿豆糕,递到我手上,而后微笑着看我猴急猴急地大口大口吃起。那味道,如今忆起,依旧美好!

乡下的端午,总是有些传承仪式的。每至端午,母亲总会在一大早就出门,割了大量的艾以及小把菖蒲,而后把大部分艾铺在门口晒,取下几枝跟菖蒲合在一直,插进窗户及大门的石隙中。当时很不理解,问母亲缘由,不曾读过书的母亲自是无法回答,只说老人们一直都是如此,也就跟着学了。

母亲当然无从知道那些“习俗”的由来,哪怕是到如今,掌柜也无从知晓,只在网络中查知"人们把艾草、菖蒲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

打掌柜记事起,每年端午后,家里便是满满的艾草香。母亲把收割的大量艾草晒干后,捆起来收在家里,一到炎夏,这些收藏品就派上了用场,熏蚊子,熬水洗澡,甚至,哪家伢们吃嗝食了,也会取些许收藏多年的陈年艾草,熬水喝,竟然有疗效。

那年月,母亲也会在端午这天,端上盐蛋,只不过,那时母亲是自制的“盐鸡蛋”。那些不太富裕的年代,家里又哪有闲钱买鸭蛋?可这难不倒勤劳的母亲,她喂了好多鸡,以至于家里“五屉柜”的最下面那个屉子里装满鸡蛋。端午前夕,母亲找来“荷叶缸”,挖了门前黄土,加盐和水装进缸里,然后把鸡蛋没入泥水中,封缸静候。


等待总是漫长……总算,端午节来了,母亲在掌柜一路的惦记中,开缸取蛋。那时的盐(鸡)蛋壳好像黑黑的,我拿到塘边,用粗砂反复摩擦冲洗,蛋壳方显本色!母亲煮了蛋,用刀轻轻切成几瓣,摆盘上桌,对于我,母亲还是很优待的,她总是给我留一个完整未切的蛋。我自是等不到吃饭时享用,拿了蛋,把一头敲破,剥开一个小口,拿双筷子,从口内撬了吃,甜美滋味,无与伦比!


那些年的端午,总少不了粑。粑,其实就是馒头,只不过黄陂乡间多称“粑”。端午前,家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并且“打”下麦料磨成灰面(即面粉,黄陂人多称“灰面”),过节这天,母亲就会拿了新鲜灰面,取出往年的“告子”(也即往年做馒头后留下的一个作“老面”用),敲碎加水加糖精和面做馒头。


“告子”在当年,湾里人也是互借的,碰到谁家做馒头,却没有往年留的“告子”,于是就找隔壁左右借,做成后再归还一个……在这个隔壁左右互不认识的城市,诸位是不是如掌柜般,尤为怀念当年的“一湾亲如一家”。“告子”也会有告急的时候,碰到都没留“告子”怎么办?粑还得吃啊,方法总是有的。那年月,湾里有人割了“马鞭草”做“酒曲”卖,这酒曲一般用在湾里人炎夏季家家户户的“伏子酒”中,实在没有“告子”的情况下,这个也可以临时充当。


母亲和好的面,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终于可以做粑了,做法很简单,只见母亲把面搓成长条,然后拿刀切成合适大小,再静置,竟然就成了!此刻,我就派上了用场,幼年的自己屁颠屁颠地跑到荷塘,摘下一片大大的荷叶,洗净拿回家。母亲把家里的筲箕放在大大的锅中,把荷叶铺在筲箕上,再把粑整齐地摆在荷叶上,盖锅烧火!


粑终于熟了,揭开锅盖,馒头的甜香和着荷叶的清香,诱惑难挡。那诱惑,之后几十年从不曾遇过,那诱惑,其它任何美食比拟不了!

因梦而存,掌上黄陂期待您的文字、摄影、书法、绘画,只要是关于黄陂的,那就好】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掌上黄陂 品味黄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