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宗运 | 我的母亲

 印象黄陂 2020-09-13

为了养育我们姊妹五人,父母操了很多心,吃了很多苦。尤其是母亲,尽管有着这么多的子女,但她仍然疼爱我们每一个人,从不打骂。


作者全家福

回首往昔,父母的恩情,真可以写成长篇大传,那些过往的呵护、疼爱,总叫人难忘。记得小时候饥荒时节,母亲常把饭菜分给我们,自己却饿着,稍大懂事后,我就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报答父母,让他们多享一点福。

1986年,我考上医学院。看到子女逐渐长大,孩子有一点出息,母亲特别高兴:“我儿再好啰,将来不用种田,可以在城里做事了!”我说:“妈,过几年我赚钱了,就把您接到城里享福去。”

那一刻,母亲幸福不已,开心地说:“我儿我相信,就怕到时当不了媳妇的家哦。”依旧清楚地记得我当时对母亲的回复:“妈,不会的,我就找一个孝敬您的媳妇!”这一句不经意的话,此后我真的当作了必须对母亲兑现的诺言。


工作后,一些热心人曾先后给我介绍过好几个对象。曾有人不解地问:刘宗运,你有什么资本挑来选去的啊?他们哪里知道,我只是在找一个温善贤惠、善待老人的人。

成家以后,我时常叫母亲来我这儿住住,可很多时候,她总是说家里忙,难以成行。即便来了,也像客人一样,手足无措,住不上三两天就闹着要回去。再往后,孩子上学,我们上班,家里就剩母亲一个人,也确实冷清,她又不打牌,更是难久住。

母亲一生勤劳,闲不住,每次要回去的时候就说:“曲曲(我儿子)大了又不要人引,你们的菜又不用上菜园,煮饭也不要人烧火,我在这里就是吃白饭啊!”我说:“没有事需要您做,就是让您在这里享清福的呢!”


“不做事吃闲饭,这是让我遭罪。把我留在这儿,我家里忙着呢!”

“现在家里有啥忙啊?”

“鸡啊猪啊,都没有人管了。”

我开玩笑说:“您在这里跟您的儿子媳妇孙子住一起,难道比不上您的鸡啊猪啊?”

母亲嘿嘿地笑起来,“那也不是!这里的人都不熟,我在湾里一出门,满地的人都认得,总有人说话。”

原来母亲是怕孤独!想想也是,一个人在家,出门一个人不识……话说到这份上,我只好把她送回去,以后再找机会把母亲接来。后来母亲再住在我这儿的时候,我尽量多陪她——聊她熟悉的人和事,聊她感兴趣的话题。


后来,母亲中风了,有些严重:手脚不便利,语言也不很利索。在我们倾尽全力的治疗和护理下,母亲同我们共同生活了8年,8年说来不长,可对于严重的中风病人来说,也算很长的了,虽然无力回天,但我们也无愧无疚。

这八年之中,母亲每年必在我这里住半年。她虽然生活在乡下,但一生衣着整洁,做事干练。晚年,母亲患上一定程度的老年痴呆症,常常莫名其妙地把衣物搬进搬出,整整叠叠,晒晒收收。

家里因为不方便使用蚊帐,我叮嘱过母亲一两次傍晚不要开纱窗,可她还是搞得满屋都是蚊子。我知道母亲脑子不好使了,便不再叮嘱她,也从不曾发过一次牢骚,只有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地扑打蚊子。


看到精明的母亲变成这样,岁月的残酷让我心里阵阵酸楚。母亲是一个贤惠善良的人,晚年更富悲悯之心。有几次她跟我聊天,谈到老家谁谁又去世了,那是一个好人呐,以前遭好多孽,怎样怎样帮助过我们呢……

说着说着,母亲往往就落下泪哭起来,每当这时,我就尽力引开话题,避开她的伤心及落泪。晚年,母亲更加顾念亲人,有几次,我下班回家,看到母亲已打开门,扶着拐杖,站在门口。

她问我怎么才回来呢?我说现在才下班呀!我问她站在这里干嘛?她说,我在等你回来吃饭啊,这就是传说中的"慈母望儿归"吧!我把母亲扶进屋,关上门,她又说,曲曲还没有回来呢!


有一次,我要乘车外出,早上去跟母亲打招呼。母亲叫我今天不要去,我问为什么,母亲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你坐车受伤了,我醒后就一直睡不着,没有跟你说。”我笑起来,“妈,放心吧,这是迷信,莫当真!”我临走时,她又嘱咐:“你还是注意的好!”

老人时时把子女挂念在心,可我们又有多少人时时把老人装在心里?对于这一点,我们很多人是有愧、有罪的!此后,我要求兄弟姐妹们平时多看望一下母亲。

有一阵,一些内外事情让我焦头烂额,心烦意乱,精神近乎要崩溃。我在负气之下,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到九江大学同学那儿住了三天,并且为了清静梳理一下情绪,我把手机都关掉了。


回来的时候,母亲泪流满面,少有的发怒责问我。我说:“妈,我心烦,就想出去清静几天。”母亲说:“你晓得这几天我们有多担心吗?”妻子也说:“老太婆这几天不睡觉,常常哭。”顿时,泪水夺眶而出,那是温暖的泪,更是懊悔的泪,母亲这几天承受了怎样的心理煎熬啊!

“妈,我错了!”

“错了,就该挨打!”

我跪到母亲跟前,母亲揪了一下我的脸。其实母亲布满老茧的手指,已根本不能合拢,揪着一点不疼。这不疼,让我心酸,正如“揪之不疼,其心更痛”!我意识到母亲时日不多了……我不应该让母亲担心受怕,应该多陪陪老人家。

此刻我终于明白,古人为什么把“父母在,不远游”当做一种孝道。


老人对物质的需求是次要的、有限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亲情。母亲七十那年,我就想借这个机会制造一下亲情喜庆气氛,让母亲乐呵乐呵,于是跟母亲商量客人的邀请、现场的安排、程序的设计等等。

母亲问:“那你得花多少钱啊?”

我故意说:“那不要紧,做寿这事历来是儿子搭台,姑娘唱戏。”

“她们赚钱也很不容易,那就不要搞了。”

看到母亲认真着急起来,我逗道:“人家老人都是偏爱儿子,您怎么净心疼姑娘呢?”


“她们读书比你们少,遭的孽比你们多。”

“放心吧,妈。听您的,我们兄弟挑大头,不会为难姐妹的。”

“这才是个话。”

“您辛苦一辈子,姐妹们孝敬孝敬您,表现一下也是应该的。七十岁是个重要寿辰,做寿是肯定要做的。”

“七十岁可以做,八十岁不能做,晓得不(民间忌讳)?”

“不要信那一套,到了八十岁照样做,还要做得比现在更热闹。”

“那到时候再说吧!”母亲说。


我心里很清楚,母亲哪能望得到那个时候哦?但我从她话语间明显感受到,她对亲情永相伴的期盼、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眷恋,这些,都让我铭心刻骨般痛!

时隔不久,母亲第二次突发中风,终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虽然这一天,早在我们意料之中,但当它突然来临时,依就是我们一时不能接受的事实。

虽然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但当至亲至爱之人被生生割舍时,我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什么叫撕心裂肺的痛,才真正感受到时光的残酷、老天的无情!虽然我们对父母尽心尽力了,也兑现了承诺,但仍然没有报答完父母的恩情!

我很羡慕父母健在的朋友,还有行孝的机会。生命无常,时不我待,不要再发“子欲孝,亲不待”的虚叹,孝敬父母,立即行动!

本文作者刘宗运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刘宗运,黄陂姚集人,工作于黄陂前川,医师,也是文学爱好者写作者,在十多个网站平台有作品发表。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 | 联络:zshp2015@qq.com

掌柜微信(qq同号):230908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