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世坤 | 日寇在黄陂的暴行(二)

 印象黄陂 2020-09-13

1938年10月至1945年5月的7年间,日寇在黄陂烧杀奸掳,无恶不作,68.9万黄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火海血泊之中,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擢发难数。

罗汉寺“沈家田惨案”

“沈家田惨案”是日寇继南京大屠杀之后,犯下的又一起残暴惨毒、令人发指的侵华罪行。

1939年6月16日下午4时,4名驻扎在黄陂横山的日军窜入罗汉寺沈家田骚扰村民,并抓住一年轻妇女欲施兽行,该妇女反抗不从,当场被日军刺杀身亡。村民吴厚才等见状愤怒至极,操起锄头与其中两名日军搏斗,吴厚才被杀害,另两名日军逃回横山驻地。

当天下午7时,日军数十人包围村子,大肆搜捕村民,抢劫财物,纵火焚烧房屋。凡来不及逃避的村民,被日军捆绑在长凳上,用刺刀在颈项上拉锯式残酷宰割,许多村民被割破喉管死亡。

第二天黎明,日军趁逃避的村民归村时,再次对该村实施洗劫,纵火烧毁房屋。农妇吴厚清怀孕6个月,被割去双乳,剖腹戮胎,其状惨不忍睹。这次惨案,全村被烧毁房屋108间,遭杀害的村民21人,其中,男子16名、妇女5名,全村血染废墟,惨绝入寰。

王家河“石丘惨案”

1939年7月19日下午2时,日军把从黄陂王家河镇周围25个村庄抓来的无辜村民,赶到镇南一块名叫“石丘”的大田实施大规模杀戮,历时5个小时,残杀480余人。

日军首先从人群中挑出10多名青壮年做苦力,洗刀、抬尸、挖坑。然后把抓来的村民用绳子捆起来,5至9人站成一排,在日军门协中队长的指挥下,几十个日军冲入人群,将被捆的村民拖至“石丘”中央,强迫一排排跪下,接着日军举刀直劈,霎时人头纷纷落地。

太阳落山时,日军因急于回营,将剩下的人群集中用机枪扫射。一时间天昏地暗,纵横半公里内的沟渠塘堰、房前屋后,满目都是尸体,惨不忍睹。现场能辨认的尸体232具,无法辨认的尸体百余具。

仅13户人家的小李湾就有寡妇10人,大李湾被害者24人,因忧愤致死的又达数10人。其他各村因田园荒芜、老幼无依,或病、或饿、或流落他乡致死的,更是难计其数。

“石丘惨案”之后,王家河镇闭市数月,商旅不通。劫后村庄,触目惊心,村村有新坟,户户闻哭声。

滠口“坦教湖刑场”

黄陂滠口坦教湖,是当年日军在武汉的“五大杀人场”之一。这里有杀人坑60余个,每个坑长2丈至3丈,深有六七尺,宽5尺。1952年7月,当地农民挖出了60多个掩埋尸骨的土坑,其中一个坑中就挖出800多具骷髅和大堆白骨。坑内还遗留有捆绑被害人的绳索、手铐、脚镣。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后,选择离汉口较近的坦教湖作为屠杀我国抗日志士的场地。日军每到一地,大肆屠杀无辜,将被害者提前一天带来挖坑,坑挖好后,第二天将受害者蒙上眼睛,押往坑边砍杀或扫射,不管是死是活,全部推进土坑,然后掀土掩埋。

1939年至1945年6年间,日军驻武汉地区警备队及大孚银行宪兵队,在坦教湖每月至少屠杀二到三批,每批20到30人,屠杀最多时达到60至100人。被害者有工人、农民、学生、商人、新四军将士及爱国人士。

建国后,当地农民不断挖出遗骨,经统计,在这块方圆不足两亩地的地方,被日军残酷杀害者有万余人,当地人称之为“万人坑”。

曾亲眼看到日寇进行屠杀的100多农民写下了集体“见证书”:

“1939年初,在我乡道贯泉东北首,岔马路南面,一干山下坦教湖边,周围三四石田地的面积的荒地上,我们经常看见日寇汉口地区警备队用汽车装我们中国人来屠杀。每次杀人的前一天,必先派人挖好坑,第二天杀人的日寇先来在杀人场喝酒,四周有日寇警备队放哨,被杀的人用汽车直放杀人场,到场后就一个个的牵出来,先用白纱布把眼蒙上,然后松绑,由喝了酒的刽子手把人牵到坑边跪着,把头低下,沿沟跪在一排,即双手举起片刀,不管杀得死不死,照头砍一刀,踢一脚,滚到沟里。杀完之后,由穿白衣服的日本人掩埋,然后他们朝天放3枪,就坐汽车回去。”

鲁台“双凤亭刑场”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的祖父程遹、父程珦曾先后任黄陂县令、县尉,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60载。后来,程颐、程颢创立了融儒、佛、道于一体的理学,再经程颐的四传弟子朱熹集大成为“程朱理学”,成为我国700年的官方哲学。而程颢的《春日偶成》收入《千家诗》卷首后,成为旧时学子启蒙开读的第一首诗。

屹立于黄陂鲁台山巅的双凤亭,是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鲁台山系程颐、程颢幼年时尊崇鲁国孔子,筑台东望读书之处,故称“望鲁台”或“鲁台”。

双凤亭始建于宋代,亭东可望流矢湖,为程颐、程颢当年习射之所,田畴万顷,湖光掩映;亭西滠水蜿蜒,流碧如带,历代诗人雅士,于此吟咏者颇多。传说程夫人侯氏曾梦双凤投怀,又说程颐、程颢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人称双凤,“双凤亭”因此得名。

人以亭趣,亭以人闻。相传苏轼、朱熹、杨廷蕴、屠达、闻政、瞿秋白等曾相继登亭咏叹。苏轼的“题凤凰台”,朱熹的《二程祠记》,杨廷蕴、金光杰之“亭记”,郭沫若所题亭名等,均与名亭交相辉映。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厚重、蕴含儒理文脉之地的千年名胜古迹双凤亭,日寇占领黄陂期间,竟然将双凤亭周围变成了阴森恐怖的杀人刑场。他们将抓来的抗日志士和无辜百姓,成批地用汽车拖到双凤亭前事先挖好的坑旁,将受害者双眼蒙上后,用刺刀猛力将其刺入坑后,撮土填平,再用汽车在上面来回碾压。他们还把一些受害者当作刺杀的活靶绑在木桩上,作为新兵训练之用,受害者的尸体都被刺成了丝瓜瓤子。

(参考文献:《中国共产党黄陂历史》《黄陂县志》《黄陂通史》) 

关于作者  朱世坤,男,笔名筱珠、沈农,黄陂李家集人。幼年玩泥,少年放牛,青年读书,壮年当兵,中年从政。以书为伴,以文为友,以写为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