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艳霞 | 滠水沿岸寻人文古迹

 印象黄陂 2020-09-13

源于大别山余脉的涓涓溪水河流流淌过木兰山,河道渐宽,入黄陂城区,已成为汤汤滠水。滠水孕育出底蕴深厚的文明,滠水上游的二程因是北宋理学大家程颐程颢的诞生地而得名,二程所创的理学对后世影响较大,朱熹后来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学说,形成了历史上的程朱理学,成为统治中国七百余年的正统思想。

黄陂的人文古迹应沿滠水探寻,滠水边鲁台山上有双凤亭,是为纪念二程而建,滠水河滩绿草青青、牛儿悠闲,这里曾是二程幼年成长、苦读学习、和诗吟唱、练习骑射之所。

双凤亭建于鲁台山之上,相传二程幼时崇尚儒家之学,常登山东望山东孔子故里,故名“望鲁台”。亭建于清道光年间,后经多次修缮,现在仍散发出浓郁的人文色彩,六角亭飞檐翘角、如凤展翅,双凤亭三字由大文豪郭沫若题写。

读取亭边石刻之上的二程事迹与二程诗文,却有恍然隔世的感觉,二程生活的场景都可在诗文中望见,原来大理学家也曾是徜徉美丽春景的时尚少年。《春日偶成》曰:“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从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到寄物言志的《秋日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人们对于四时风光的感受是相同的,可真正关键的是人的内心,只有心平静了,做任何事都会不慌不忙,男儿也会有富贵不淫,以贫贱为乐的品格,这时程颢的思想逐渐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曾经的少年经滠水北行洛阳,在宦海浮沉与政治风雨中,理家学说已自成一派。“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闭邪存诚,非礼勿听。”

徜徉在石刻诗作与春日的阳光中,有古今交错之感,回味二程诗作如沐古时春光,程朱思想一脉相传,如滠水之水从古流至今。形成当代黄陂人聪明智慧、勤劳吃苦、果敢勇猛、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秉性,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名人,古有进士刘彬士,近代的黎元洪,民国报人胡秋原,烈士吴光浩等一大批革命先驱。

黄陂因水而兴,有水自然有桥,奔走在滠水两岸,时时有高大的现代桥梁,而淹没在乡间荒野的古桥作为黄陂不可或缺的历史遗存依然矗立不倒。

黄陂罗汉的半河桥建造在龙须河上,造型独特,相传是一位善人不忍看到洪水冲垮桥梁而出钱建造,它的之字造型据说也是得益于乞丐斜躺的姿势创意而来。

上游的水势很大,桥的上游建有缓冲区,流至桥下,湍急河流已变成缓流,石头桥面的缝隙里顽强地生长着丛丛野草,如古朴的古桥般苍劲有力。古桥如一位老人,穿越着漫漫时光,一直守候在那里,为岸边的葱葱稻田、良田千畴、黎民百姓守望着。

相比于半河桥,许家桥则是中规中矩的传统式桥梁,离黄陂滠水二桥不远,在滠水的东岸。这座桥历经风雨,有着独有的沧桑和大气,相传许家桥建于古驿道之上,清同治年前,清军为平捻经许家桥去麻城。

探寻历史遗存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文化的过程,文化底蕴深厚的黄陂因为这些遗迹的留存而熠熠生辉,文化传承,希望黄陂越做越好。

!!!!!!!!!!!!!!!!!!!!!!!!!!!!!!!!!!!!!!!!!!!!!!!!!!!!!!

本文作者侯艳霞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侯艳霞,来自河南袁世凯故里,嫁入黎元洪老家黄陂北乡。喜欢旅游和文字,钟情于黄陂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