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终岁首话劝酒

 印象黄陂 2020-09-13

  

文 | 朱世坤 · 图 | 网络

年终岁首,元旦、春节等佳节纷至沓来,天南海北的人都要回家,各种应酬很多,亲朋好友相聚,难免要喝上两杯,光会喝酒,不会说话气氛肯定沉闷。为了增加酒桌气氛和互相关系,喝酒少不了劝酒,有人在劝酒时常说一些劝酒词,“劝说”对方来一杯,如果劝酒词说到恰到好处,其乐融融,如果劝过了头,那就适得其反。

敬酒不劝酒  喝啥都是酒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在餐饮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劝酒,也是人们表达敬意和善意的传统方式。俗话说,“酒场是浓缩的社会”,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

酒桌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劝酒词:“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比粮食贵,不喝是浪费。”“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不会喝酒,门路没有。”“要想让客人喝好,首先要把自己喝倒。”“客人没喝醉,主人很惭愧。”“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不管人家酒量如何,一个劲地劝。

“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结果,喝多的人丑态百出,不是张三胡言乱语,便是李四不知南北,甚至还有王老五住进了医院,好端端的一桌酒席被劝酒者闹得乌烟瘴气,实在要不得。

更有甚者,酒桌上的某人因酒丧命,全桌人都成了被告,少则赔几万,多则十几万,真的是得不偿失。“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年节饮酒尽兴一点可以,但是切不可过度,当大家享受着欢乐时,酒局的组织者、参与者千万不要让意外发生。

“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宁可胃上烂个洞洞,不叫感情裂条缝缝”……看看,哥儿们的感情如何,全在酒里头,似乎同事、朋友之间不喝酒便没有感情,不喝出血便感情不深。酒桌上的这些顺口溜,我看谁都不要恭维。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愿喝酒,但由于受“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等传统和顺口溜的影响,往往身不由己,常常陷于酒中无法自拔。应该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靠喝酒是喝不出真感情的,喝酒多少并不能代表感情深浅。交友的基础是共同理想和目标,“一口闷”与“感情深”,“喝吐血”与“感情铁”是不能划等号的,“感情”与“酒”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毫不相干。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身体,我喝一点。”“只要兄弟感情深,端起杯子就开心。”“只要你我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酒桌上,不善饮酒的人,面对软磨硬泡的劝酒者,说上几句拒酒词、挡酒词,也能让自己少喝不少酒,免受肠胃之苦。

劝酒不逼酒  高兴会朋友

有人说:喝酒的最高境界是别人喝,他不喝;喝酒的最高技巧是别人醉,他不醉;喝酒的最高乐趣是,你敬酒别人不拒绝,而自己却滴酒不沾,这是劝酒的最高艺术,我看这样的劝酒人难找。

国人好客,酒桌上常有敬酒之事,此举无可非议。然而有些人却把“敬酒”变成了“劝酒”,乃至“逼酒”,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这样“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人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人在江湖走,不能离了酒;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喝高。”“喝酒讲情义,绝对是兄弟。”“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酒杯咱就干。”“酒逢知己千杯少,杯子太小喝不好。”“能喝一两喝二两,这样的哥们最豪爽;能喝二两喝五两,这样的哥们最够档;能喝半斤喝一斤,这样的哥们最贴心。”“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人生难得几回醉,喝酒一定要到位”等等。我看这是无聊的胡诌,断然不可信。

劝酒人打出此招执意劝酒,只不过是逢场作戏,酒席一散,哪里还记得“哥们”“朋友”。因此,没有酒量者遇此情景,不妨一笑了之,不必认真对待。“酒这玩意,看起来像水,喝起来辣嘴,进到肚子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第二天早上后悔”。莫说是“千杯”酒,哪怕是一二杯酒,更何况是“敌敌畏”,对于没有酒量且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即使不把命赔上,起码也得好一阵子活受罪。

我有几名战友,因多种原因不能喝酒,在亲如兄弟的战友面前,从来不与酒沾边,总是以饮料代酒,从不破例。但是,他们待人真诚,在战友中却有很高的威信,在社会上亦有许多感情很好的朋友。可见,真心相待才有感情,与朋友同喜同忧才是感情深厚。

我们生在人情社会中,各种饭局很多,觥筹交错,人情往来,似乎都靠这一杯酒。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场场原本是用来交流感情的饭局,变成了比拼酒量胡吹海喝的酒局。有些人自己不喝,却爱逼着别人喝,还美其名曰:“酒量代表能量。”“酒瓶就是水平。”“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人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人最放心”。

于是,有的人为了面子,为了虚荣心,为了争那一口气,义无反顾地拿起酒瓶端起酒杯,硬着头皮喝,不管那是美酒还是毒药,啤酒、白酒、黄酒、洋酒、红酒轮番上阵,不醉不休,似乎那不是饭桌,是战场;拼的不是酒量,而是面子。实践证明,面子没有身体重要,更不会比命值钱,所以,“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只要感情到位,不喝也陶醉。”

量小要拒酒  少喝不出丑

有的人聚会喝酒,刚见面时快言快语,端起酒杯豪言壮语,喝多了胡言乱语,最后不言不语。酒桌上的不雅行为大多与酒有关,醉酒容易失礼、失态、失控,让宾客双方都感到尴尬,严重破坏酒宴气氛。喝酒就应有所节制、把握分寸,不逼酒、不斗酒,没有任何一场酒局,值得你往死里喝。

酒桌上千言万语,热闹非凡,觥筹交错,无非一个字——“喝”。“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路见不平一声吼,你不喝酒谁喝酒?”“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兄弟相隔千里远,端起这杯就应干。”“你不醉我不醉,马路边上谁来睡。”“你不喝我不喝,白酒啤酒谁来喝。”“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老板敬杯酒,老板不喝嫌我丑。”“心儿颤,手儿抖,我给老板端个酒,老板不喝我不走”。“话说一大堆,不如喝一杯。”听到这些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劝酒词,由不得你不喝。

酒桌上,对于过分劝酒者,要学会拒绝。你有敬酒词,我有拒酒词、挡酒词,如“酒量不高怕丢丑,自我约束不喝酒。”“万水千山总是情,不喝这杯行不行。”“天涯何处无芳草,不喝这杯好不好。”“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杯说啥不能干。”“我的心在颤抖,再喝要出丑。”“我的酒量生来小,再喝就要倒。”“我为大家唱支歌,唱得不好再说喝,歌声好听酒不喝。”“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代酒也很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干数杯酒,你说苦不苦。”这与过去流行的“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多吃菜,形势不好耍点赖,出去几趟再回来”文雅多了。

酒桌既是交际场所,也是考验人的地方,因此,“喝酒也要讲文明,酒过三巡不伤人。”“什么事情都有度,别为喝酒误前途。”“劝菜别劝酒,兴高采烈会朋友。”“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敬酒不劝酒,碰杯不干杯。”“晚上不喝醉,免得老婆要你跪。”最后一句当然是俏皮话,不过,也有几分道理。你想想,喝得醉熏熏地回家,老婆即使不言不语,心里也不会痛快。

酒喝多了,有百害无一益,你看有人对喝酒的坏处说得多好:“我笑人世多癫狂,纵酒无度好嚣张。”“千杯散尽一笑过,莫道春风也断肠。”尤其是这首词填得好:“滚滚长江都是酒,乙醇淘尽英雄,坛坛罐罐转头空,杯盘依旧在,几张老脸红,残汤剩菜酒桌上,惯看醉汉威风,一群酒鬼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废酒坛中”。

开车不喝酒  平安到永久

我历来提倡,酒桌上量大的人可开怀畅饮,量小的人要有所节制,开车的人坚决不能喝酒,要学会拒酒、挡酒。“能喝半斤喝一斤,这样的哥们最贴心;能喝一斤喝一桶,回头提拔当副总;能喝一桶喝一缸,酒厂厂长让你当。”这是相声、小品中的台词,逗人开心的,千万不能当真,交友靠诚实,干部靠实干。

为了安全,为了家人,为了朋友,也为了自己的身体,在酒桌上还是各自随意为好,其实我特别讨厌劝酒。酒是一种特殊饮料,爱喝就喝,不喝拉倒。能喝多少喝多少,悉听尊便。劝啥?依我的观察和体会,人的酒量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学来的。能喝酒的人,不学也会;不能喝酒的人,学也不会。凭什么你喝多少我就得喝多少?凭什么你习惯于一口喝一盅,我也得一口喝一盅?这种劝法,不是野蛮么?

喝醉酒的坏处数不胜数,“烈性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记忆大减退,喝得二胎指标作了废,喝得父母流老泪,喝得夫妻背靠背”。现实生活中,因酒驾、醉驾受到拘留、判刑、开除党籍和公职的人大有人在,这正是:美酒惹人醉,驾车犯了罪。酒桌莫贪杯,亲人盼你归。

酒桌上什么人都有,有的人又喝又劝,有的人只喝不劝,有的人只劝不喝,有的人不喝不劝。朋友,您若不能凭酒量让大家痛快,那就要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大伙儿开心。靠一张舌灿莲花、巧舌如簧的嘴,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既不伤自己的身体,又不让劝酒者扫兴。

为了在酒桌上不受伤害,大家要学会用拒酒词、挡酒词保护自己。“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朋友聚会千杯少,以茶代酒也很好。”“喝好不喝醉,吃好不浪费。”“人逢知己话语稠,少喝美酒多交流。”“为了身边你我他,少喝两杯快回家。”

此外,还可以打“身体牌”“老婆牌”“女友牌”等拒酒、挡酒,如果这些还不管用,那就用人们公认的最好的拒酒、挡酒理由:“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开车的朋友请牢记:“儿行千里母担忧,酒后禁驾记心头。”“酒后驾车是祸害,别因贪杯把家败。”“驾车不是儿戏,酒后别当司机。”“开车滴酒不沾,出行一路平安。”“开车不喝酒,平安到永久”……

总之,拒酒词、挡酒词还有很多,要随机应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酒桌上既有劝酒词,也有拒酒词、挡酒词,你没有酒量,凭着你的机智和口才,也可以在酒场上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让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本文作者朱世坤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朱世坤,男,笔名筱珠、沈农、沈金容、范谢都,黄陂李家集人。幼年玩泥,少年放牛,青年读书,壮年当兵,中年从政。以书为伴,以文为友,以写为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