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歌嘹亮

 印象黄陂 2020-09-13


  

文 | 图:余献忠

窗外下着小雨,不远处火车汽笛声声,耳机里传来耳熟能详的“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默默无语泪两行。耳畔响起的军号、军歌,把我带回三十多年前的军营。


离开那个叫犍为(隶属四川省乐山市)的地方有三十多年。1984年11月,我们塔耳公社的十四名新兵,随着成都来武汉的接兵专列到达四川犍为河口56041部队,开始我们的军旅生涯。

三十年前,我们年少轻狂,在军营摸爬滚打,留下太多的汗水与泪水……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军营不仅给了我们强健的体魄,更给予我们坚强的信念、如钢的意志!一去三十多载,军营早已在我们的血脉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成为我们如歌岁月里最美好的回忆。

1984年,我高中毕业,大学无望,困惑迷茫。那段时间一直待在家里,犁田打靶,放牛砍柴,插秧割稻……终不愿复读,突然某天,萌生了当兵的念头。

家人并不同意,可我主意已定,他们唯有支持。经过体检政审,我顺利接到入伍通知书!尽管家人不太高兴,但还是“放电影”助兴。那时,村里哪家若有什么喜事,都会请公社电影队到村里放电影。

11月初,我换上服装,告别家人,带着高中教材,背上简单的行囊,随接兵干部登上绿皮火车。几天的行程,一路艰辛,一路兴奋,一路欢笑,一路歌声,我们从襄阳过十堰入安康,经绵阳往德阳穿成都,到达乐山一个叫犍为的地方。


部队在岷江边,新兵生活从穿衣戴帽、抬脚迈步开始——新兵连百十号人住一间大屋子的上下铺,叠被子铺床单豆腐块,毛巾牙膏脸盆摆放成行,穿衣戴帽整齐周正……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沉睡中的我们被急促的哨声吹醒——紧急集合。

班长动作老练,三下五除二瞬间背包整齐,全班十几号人却有的夹着被子,有的打着赤脚,有的裤子穿反,有的帽子没戴,有的腰带没扎,狼狈不堪地站在外面。第一次紧急集合以洋相百出收场!

三个月的新兵生活,早晨从起床号开始,出操,站军姿,踢正步,练齐步!连队干部刚参加过84大阅兵,教官就是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我们影响,给我们目标。

百米障碍,单双杠基础练习,投掷,瞄准,标准统一,动作整齐。机械化的千百次操作,枯燥的训练,魔鬼化的练习,都让我们快速成长。

我们在岷江边练习匍匐前行,那里有很多鹅卵石,大小不一的石块,经过江水千百年地冲刷变得光滑细腻,是训练的好场所。高强度的训练,我们汗湿衣背,可从不言悔。


日常训练中也不乏精彩瞬间,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段方言一个小故事,南腔北调的歌喉,既愉悦了身心,也排遣了人在他乡的寂寞与孤独。

摸爬滚打中,一二三四,简单的四个数字相伴自己十多年,天天响,时时呼!正如阎维文老师所唱,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如歌的岁月,如诗的年华,从一二三四开始。

新兵训练结束,全体新兵开展野营拉练。薄薄的棉被,窄小的棉垫,我们在野外席地而睡,晚上寒气入背,因为年轻和劳累也能很快入睡。长途跋涉,脚上打起了血泡,有经验的班长用马尾刺穿,第二天继续行走。

歌声在山谷回荡,队伍在山谷前行,斗志在艰难困苦中获得——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歌声响彻云霄,给我们力量,伴我们经风雨见彩虹。

三个月后,我们来到新的连队,每天操枪弄炮,站岗执勤,擒拿格斗,拆卸保养……课余时间,我们或养猪种菜,或拉歌比赛,或围在一起看电视。更多的,还是写信。

跟家人写,跟朋友写,跟同学写,一个三角戳,信件免费飞全国。我们在信中谈理想,说美好,诉困难,讲趣事,聊奇文……我们每天盼信,读信,感受着家书抵万金的温暖,分享着友人进步的喜悦。


大约一个月后,连队推荐新兵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我想日后拥有一门专业技术,遂报名参加全团汽车兵的选拔。在全团近百人参加的选拔考试中,我顺利通过,成为一名汽车兵学员。

训练队在乐山,从犍为到乐山是几十公里的山路,部队用卡车送我们十几个新兵到乐山司训连接受系统培训。训练中,我们六个学员一台车,每天上午学理论,下午操作,师傅是入伍一年的老兵

初春的川南依旧寒冷,我们每天早晨在起床号的节奏中起床,出操回营,整理内务,检查车况,加水查机油。老式的解放CA10,靠长长的摇柄摇车,手上都摇起了老茧,偶尔回火,稍不注意还会伤及手背。

我们训练的场所在离乐山50公里处,那里山路崎岖,车少路差,但山水如画:漫山的茉莉,层峦叠嶂的柑桔,随处可见的甘蔗林……峨眉山,五通桥,川南小镇,更有淳朴的民风,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司训连大半年的学习后,我又回到老部队,在新组建的汽车队成为一名汽车兵,没有连队训练的艰苦,只有对专业知识的不懈追求,偶尔随班长外出拉些生活物资——米面油煤——回来。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到大凉山深处的马边县拉木材,山高路险,一车木材怎么也上不了山坡。情急之下,只有卸下一部分,爬过坡后又装上。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不出车的时候,我们养猪种菜,猪圈冲洗干净,菜地平整整齐,背包绳牵直,砖头拍平,菜秧裁齐!横成行,竖成列!菜的品种早已忘记,但翻整菜地时一丝不苟的态度,却长久地影响着我!

1986年中秋节,我随班长到成都拉钢材,途经眉山下一长坡,空档滑行,转弯时速度过快,一车钢材连同车厢甩出车外。人虽毫发无损,却也一身惊吓。

80代的通不是很好,那晚,我们露宿在荒郊野外。班长曾参加过对越作战,许是见过大风大浪,没有过多责备我,只是耐心细致地叮嘱。人生有情泪沾臆,那个中秋注定让我铭记一生!

那时部队日常均烧煤,驻地有一煤矿,连队煤烧完,车队就得去拉煤。装煤间隙,一脸煤灰的小伙子老练地递上一支烟,我说不抽,他又问,那喝不喝酒,答不喝。他说,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男人不抽烟,枉自活人间。

一晃35年,当年那个小伙也都50了吧,或许也是儿孙满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过着幸福的生活。他只不过我人生长途的匆匆过客,虽只一面之缘,但其经典语录,让我回味!

1987年春节后,部队按计划组织入伍老兵参加全军军校考试,同入伍的战友已于86年参加考试,两人入军校。我只在地方上了两年文科,算是混了个高中文凭,而军校考试考的是理科知识。


其实86年我也可以参考,可我担心文化底子薄,怕承受不了打击,最终放弃。这一次,先入军校的老乡将一箱子资料转给我,我准备放手一搏。战友的鼓励,同学的激励,家人的勉励,都是我前行的动力。

全团有80多人报名参加文化考试初选,最终20多人通过并参加部队组织的文化补习,我有幸入选。我们被送到当地最好的中学,学校派最得力的老师给我们补习,三个月的时间里,部队尽力,老师齐力,我们努力。

当年6月,我们参加了军校招生考试,考完后,我们随部队参加年度军事演习,演习在四川雅安泥巴山进行。半个月的演习后回到营区,军校录取通知书已经到了部队,我被录取。

当年8月,我离开生活了两年多的部队。部队给了我知识和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以及坚如磐石的信念,更教会我在艰难困苦中沉着面对,让我在此后的岁月里,笑迎人生风雨,乐享平淡生活

一晃30多年,当时一起入伍的(同乡)另十三位战友,经过部队的熏陶洗礼后,或在部队或在地方都小有成就,平淡幸福。

军营!军歌嘹亮!

本文作者余献忠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余献忠,60年代出生于木兰乡经堂庙村,1984年11月入伍,2000年转业,现服务于金融机构。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联络:admin@mulanguli.com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